高二历史基础常考的知识重点


    我们可以历史观点或历史结论为核心进行归纳。深刻理解历史观点或历史结论,实际上是用史实对历史观点或历史结论进行说明、论证、分析,即围绕这个历史观点或历史结论归纳历史知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基础常考的知识重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历史基础常考的知识重点1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1)产生
    时间: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初步发展
    时间: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原因: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短暂春天
    时间: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原因: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影响: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4)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
    时间: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影响: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萎缩
    时间:抗战胜利后(1945—1949)
    原因:a.美国的经济掠夺。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4)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高二历史基础常考的知识重点2
    一、欧洲共同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
    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日本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基本前提: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日本。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
    ①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②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二历史基础常考的知识重点3
    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基础知识
    中法战争
    1883——1885。
    主要战役:(1)马尾海战,中国福建水师受重创。(2)镇海之战,法军头目孤拔重伤而死。(3)镇南关大捷,冯子材率清军大败法军。同时黑旗军还在临洮大败法军。
    台湾抗法:刘铭传领导。清朝设置台湾省:1885,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战争结果:清政府乘胜求和,签订《中法新约》,中国不败而败。
    甲午战争
    1894——1895。
    主要战役:平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之战、威海之战。
    爱国将领:平壤战役中的左宝贵(战死)、黄海战役中的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战死)、辽东战役的聂士成、威海战役中的丁汝昌(自杀殉国)等。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侵略权益,三国以武力强迫日本还辽,日本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白银作交换条件。
    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
    19世纪末。方式:(1)争做中国债主;(2)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方式: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首先是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分山东为其“势力范围”。
    重点知识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2)台湾、澎湖列岛的割让,造成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3)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4)新口岸的开放和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5)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6)《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7)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侵略的主要表现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武力侵略中国。
    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行经济侵略。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直接进行殖民统治。
    3、中法、中日战争中清朝统治者采取的方针
    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惧怕与法国“失和”,采取“不可衅自我开”的妥协退让方针。马尾海战,李鸿章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使清军处于被动挨打境地。镇南关大捷,清政府乘胜求和,签订《中法新约》,中国不败而败。
    中日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奉行“避战自保”方针,命令清军“先定守局,再图进取”,使清军“既不能主动迎敌,也不能择险据守”而贻误战机。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下令北洋舰队不准出战,导致威海卫战役残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资本输出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争做中国债主,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2)抢夺路权矿权,控制铁路沿线地区,运输军队,形成势力范围。(3)开矿建厂,掠夺中国资源,打击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基础知识
    维新派的代表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王韬、郑观应。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
    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抨击顽固派,阐述变法图强的道理。
    4、“公车上书”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使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_。
    5、资产阶级维新团体和报刊
    1895年,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成立,并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是维新派最重要的报纸,南北呼应。
    6、戊戌变法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1898。6。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变法开始。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失败:经历103天,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执掌政权,废除新法(只保留了京师大堂等),史称“戊戌政变”。谭嗣同等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影响:变法虽没有涉及维新派所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订宪法等到主张,仍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和支持。
    7、义和团运动
    成员:贫苦农民为主。
    兴起:山东。
    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但带有笼统的排外倾向。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由西摩尔率领,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联军司令部,统治北京城。义和团在廊坊、天津等地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