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概括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概括,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概括1
    (1)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思想并没有付诸实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图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这场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但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洋务派的“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
    (2)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人,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他们的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3)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人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尽管它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强烈的冲击。
    (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作为思想战线,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浩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当然,他们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而且他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5)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作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1920年各地陆续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概括2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
    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提出了_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要求。
    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失败教训
    功绩:(1)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_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3)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失败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何以被袁世凯篡夺
    帝国主义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袁世凯欺骗革命派;(3)革命政权中立宪派和旧官僚主张妥协退让;(4)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与帝国主义彻底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概括3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唐疆域:东北至黑龙江库页岛地区,西到中亚咸海地区,东到大海,南到南海。
    ②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
    ⑴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唐中期后出现藩镇割据)
    ⑵三省六部制
    演变:魏晋南北朝提出—隋发展—唐完善(太宗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中书省和门下省
    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⑶科举制:
    演变:世袭制(战国以前)——按军工授爵(战国)——察举制(汉代自下而上推举,下级向上级推选,标准为才、孝、廉;东汉后以孝廉为主)——九品中正制(三国最初按才能,后按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兴起)——科举制(隋文帝建立科举制,隋炀帝创进士科;唐朝太宗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宋朝发展,经意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明清衰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缺乏创新精神,人们成为皇帝的奴仆,阻碍社会进步;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产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
    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
    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评价: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
    积极: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
    消极: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明清以后
    八股取士,是维护____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
    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原因: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
    B.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央,
    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经常发动叛乱。
    危害: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使唐日趋衰落。
    农业:
    均田制,租(庸)调制
    内容:隋沿用孝文帝的均田制,变足调为租庸调。庸:纳绢代役;唐朝庸没有年龄限制。
    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
    纺织:缂丝
    陶瓷:A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称“邢白越青”
    邢窑(河北)白瓷,越窑(浙江绍兴):青瓷
    B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成产部门
    C唐三彩:黄、红、绿;造型多为马、骆驼
    手工业经营: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私营手工业发展,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业:
    发展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政治上的统一;
    ③唐时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海外贸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发展表现:①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
    ②外商多,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往来频繁;
    ③对外贸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
    _海上陶瓷之路出现的原因:
    a唐朝经济繁荣;b陶瓷业发展;c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e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海外贸易;f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g唐朝对外交往密切。
    _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特点:广泛的对外交往,与各国交流;
    同亚洲国家交往最密切,重点在朝鲜、日本、东南亚;
    唐政府兼收并蓄,吸收外国先进事物,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形势:人员往来:遣唐使、留学生、商人;
    宗教往来:伊斯兰教在唐时传入中国(元更广泛),
    拜火教(波斯)
    佛教:玄奘取经
    原因:唐朝政治强盛,经济文化先进,吸引各国学习、贸易;
    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到西域,向东到日本;海上交通以广州(至东南亚)、扬州登州(至日本)为中心。
    疆域辽阔,民族关系融洽
    对外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政府政策。
    影响:对亚洲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促使唐经济、文化进一步繁荣。
    ④货币上,废五铢钱,通行开元通宝
    ⑤城市的繁荣:城市
    特点:城市中贸易场所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政府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县以下禁止设市;
    坊市制;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长安城布局:①宫城在最北,体现皇权至上(坐北朝南)
    ②市坊分开,有专门的贸易场所,体现政府对贸易严格控制。
    代表性城市:安史之乱前:长安、洛阳、扬州、益州
    安史之乱后:扬州、益州、长安、洛阳(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丝绸之路:敦煌、龟兹、疏勒
    交通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文化:世界、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影响深远
    原因:
    经济高度繁荣;
    国家统一强盛,政治稳定;
    统治者开明、开放、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对外交往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
    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
    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
    ①思想:
    三教合一: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②文学艺术:
    书法: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怀素
    唐代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最能体现盛唐特点的是楷书。
    绘画:吴道子(唐)吴带当风
    唐诗: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科举制;继承前人成果;开明的文化政策;
    受各民族和外来文学艺术的影响。
    代表:边塞诗:王昌龄
    豪放派、浪漫主义:李白
    山水田园派:孟浩然
    现实主义:杜甫、白居易
    ③科技: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唐)《金刚经》
    火药:孙思邈(唐初)《丹经》记载火药配方,唐末用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