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基础知识点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1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七年级历史学习技巧
    1.化整为段背一背。众所周知,复习课最难的就是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文科,它必须建立在牢固的背诵上,如果没有扎实的背诵,即使能力再强,也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而枯燥的背诵却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趣,那么,如何在45分钟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背诵效率呢?首先,应坚决杜绝整堂课布置完背诵任务后,教师就撒手不管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恐怕连10分钟的效率都达不到。其次,我采取把当堂背诵内容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例如,一节课的背诵内容把它分为5段,每一段规定学生在5~10分钟内背完,同时在每一时段之前,先有教师或学生将要求背诵的内容加以分析,先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背完,完成背诵后再由教师或学生互查背诵效果,这样的话就把一节45分钟的无聊背诵课变成了一段又一段的短时竞赛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提升了。第三,抓反复,虽然学生当堂已经完成背诵,但是往往会在背完后出现反复,为巩固记忆效果,在每次背诵下一课的内容时,我往往会给学生5分钟的巩固时间,以避免背完就扔的现象。
    当然除了进行短时背诵,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趣味历史、史学新发现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由于所复习内容相联系的趣味性较强,一两分钟的小讲演可消除其复习一段时间后的疲乏,同时又能再次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课堂再次活跃起来。
    2.抓住重点写一写。虽说历史很长,知识点繁杂,但是作为初中历史,结合考试要求与每年热点,仍能抓住一些基础和重点知识,加以整理和精炼后再交给学生,必然会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到头来两头皆空的结局。当然这需要多位老师的共同探讨和研究,为之付出极大的心血和努力,幸而现在网络发达可以充分借鉴他人的成果再加以自己的改善才能取得成功。当然这一成果可以有老师直接印发给学生,也可让学生进行听写归纳,前者为学生节省了更多的复习背诵时间,后者却可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查漏补缺。在听写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记下,而自己熟悉的可以略写或直接不写,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复习状况,让自己的复习效率越来越高,需要背诵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增强它的成功感,并且还可以加强其错别字的训练,尽量避免许多学生会背不会写的现象。
    3.精选习题练一练。基础知识掌握以后,所需要的就是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否则会背而不会做仍是空谈。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有限,在基础背诵上花费大部分时间后,解题训练所剩的时间极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其解题能力,就需要教师精心研究考纲,结合热点焦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训练可分专题(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能力与拓展题)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锻炼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每次训练下来,教师都要认真地阅卷,分析总结,根据“错题档案”,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交谈,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评讲。不仅评讲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审题、解题的方法,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再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