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三角形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b>c(a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
    ②a-b
    3、第三边取值范围:a-b
    4、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a
    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4
    5、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n边行内角和公式(n-2)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6、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
    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重心)
    3、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三角形的高线: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3、注意等底等高知识的考试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①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③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系数中含字母时不能为零)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
    ④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方程的解代入满足,方程成立。
    ⑤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a=b得:a+(-)c=b+(-)c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a=b得:a×c=b×c或a÷c=b÷c(c≠0)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⑥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
    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因此,解方程时,
    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
    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
    注意:去分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母化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⑵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连着符号相乘);
    ⑶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以=为界限),移项要变号;
    ⑷合并同类项: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
    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
    ⑸系数化1:(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把方程化成ax=b(a≠0)
    的形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