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那么怎么设计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5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获取更多“辛亥革命”相关内容↓↓↓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及背景 
    ○● 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 ○●
     辛亥革命观后感600字 
    ○●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 ○●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川教版教材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3课《辛亥革命》。本学习主题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共分有三目:革命的酝酿,武昌起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这节课的线索就是革命的背景——爆发——结果——意义。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一种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在导学案设计中,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
    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能力与方法
    1、搜集孙中山革命活动相关的资料,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生涯,掌握收集史料,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分析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内容的分析,培学生掌握论从史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
    3、通过课前小热身,使学生培养起自学历史,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
    4、通过提炼教材,使学生学会历史的基本概括规纳的能力
    5、通过资料分析和评价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加强对事物本质的挖掘能力逐步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客观众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前搜集孙中山的生平资料及图片,学习孙中山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了解辛亥革命及一系列革命斗争活动,学习革命先辈们勇于探索,立志奋斗,不的积极进取的斗争精神。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设计导学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孙中山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革命活动。
    预习教科书,完成导学案——“课前小热身”。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引导。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师:今年国庆节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生:略
    多媒体播放国庆__周年阅年式的精彩片段,生谈观生感。
    师:有没有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骄傲。回答(略)通过这次阅兵式可以看出中国的确是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学了历史就知道,__年前的中国是不是这个样子?生回答(略)那时的中国多灾多难,充满了耻辱和艰辛。下面就让我们从现实走近历史,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中取材,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与旧中国形成强烈对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体会中国的发展强大来之不易。
    (二)、链接旧知识,回顾近代以来列强发动过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中国人民所做的探索
    生:列举近代以来的四次侵华战争,及其结果和影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生:思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所做的斗争和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
    生:归纳出.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结果——失败,说明中国人民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斗争,回顾维新变法失败的教训,斗争必须由改良走向革命,)
    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顺应历史潮流,开始拿起武装进行斗争,并于__年前的今天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做的探索进行复习,有利于旧知的巩固,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本课内容,使学生从线索上清晰地把所握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层的探索,认识到革命斗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三)、课前小热身:学生小组交流课前预习的学习内容。了解本课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知识点。
    设计意图:课前了解线索和基本知识点,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重难点问题和重要知识的理解落实。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课堂进行时——新课解析
    1、小组交流: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引导学生分别从组织准备,思想理论准备,军事准备三个方面在小组间交流。
    师强调同盟会,三民主义等重要知识的过手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本中归纳出重要的信息,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落实重要知识点在学案上。也为本课的学习做好背景资料的介绍。
    2、材料分析三民主义
    出示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和三民主义的内容资料,请同学们结合这两段材料,分析出它们之产的联系。并评一评三民主义。学生记住三民主义的内容,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
    设计意图;三民主义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资料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历史资料,引用历史资料,以及客观地评价历史问题。
    师过渡:在三民主义的思想指导下,一大批革命志士投身于反清的武装斗争中,举行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革命的继续发展。不久,一场规模壮大的武装起义在武昌爆发了,这就是历史上的武昌起义。
    3、学生观看视频《武昌起义》片段,结合课本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了解这一重大事件的相关情况。完成导学案的填空,通过观察《武昌起义后国内形势图》说说起义的影响。
    生:通过图片说出起义得到了全国很多省份的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影视资料中提取信息,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
    师过渡:接学生回答,武昌起义使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中国社会也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
    4、合作交流,探讨武昌起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四件大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概括出这四件大事:(1、中华民国的成立。2、清朝统治被推翻,3、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学生通过课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掌握公元与民国换算的方法。了解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的实事。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一个完整地认识,体会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从繁杂的零碎的知识中归纳出重要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师过渡:辛亥革命一方面推翻了清王朝,一方面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所以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5、议一议:阅读材料,并在小组间讨论,根据材料评价辛亥革命。
    师交流评价历史事物的一般方法:性质+积极影响(历史功绩)+消极影响(局限性)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二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和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都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本课的主线:准备――爆发――结果。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想渐趋成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学生一方面有了一定知识水平,一方面又感觉历史是副科,从心理上不是很重视,所以教者既要让他们有兴趣,学习历史知识,又要突出重点,理清知识线索。
    对于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都会很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创新、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
    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自读、探究、点拨、练习
    板书设计:
    第8课 辛亥革命
    准备:中国同盟会 爆发:武昌起义 结果:中华民国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两分钟播放《走向共和》主题曲,多媒体配以历史事件的画面,最后打出歌词,上课铃响音乐结束。
    师:“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这首歌都让你想起了哪些历史事件?
    (课件出示历史画面配以音乐)
    师:是的,一次又一次挨打,中国到底是怎么了?中国该怎么办?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代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其中杰出的代表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就是?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孙中山,学习他领导的一场伟大的革命?
    师:重温辛亥精神。
    (课件出示课题)
    师:提到孙中山,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对孙中山的介绍)
    师:孙中山一生有三大爱好,其中一大爱好便是:读书。我们知道“读书可知史”,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0页第一目,了解孙中山早期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课件出示孙中山革命事迹知多少?)
    师:讲述“兴中会”,“同盟会”创立的相关信息。
    (课件出示兴中会,同盟会创立的相关信息)
    师: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一个政党?
    师:讲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革命目标,革命旗帜。
    (课件出示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旗帜)
    师:讲述同盟会是一个政党的原因。
    师:你能找出同盟会革命纲领和革命旗帜之间的对应关系吗?
    (课件出示革命纲领,革命旗帜,革命目标之间的关系)
    师:(过渡)在同盟会成立并提出明确的革命旗帜后,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许多武装起义,如: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课件出示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示意图)
    师:这些起义的结果都怎么样?
    师:一次又一次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扩大了革命影响,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众多热血儿女的英灵变成了纪念碑上笼统的数字。
    师: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敛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郊外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他们大多是留洋归来的学生,平均年龄才29岁。英雄林觉民,牺牲时年仅24岁。起义三天前,林觉民在一方白色手帕上给妻子用血和泪写下一封感人至深的绝笔信。
    师:这是截取信中的一段:
    (课件出示《与妻书》部分内容)
    师:这段什么意思?
    师:为了苦难的祖国,他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为了天下人的幸福,他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年轻的生命。
    师:林觉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师:林觉民这种为了祖国,为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师:黄花岗起义结果失败了,但烈士的鲜血唤醒了更多的国人,黄花岗起义半年后,武昌起义就爆发了,现在就让我们回到__年前那个敲响清王朝丧钟的夜晚吧。
    (课件播放:“武昌起义”视频)
    师:武昌起义的结果使得武汉三镇光复,武汉三镇包括:武昌,汉阳,汉口。1949年后将这三部分合成:武汉市。不仅如此,武昌起义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各省纷纷起义,大家看地图:
    (课件出示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师:清王朝这座260年的老屋子,革命党人这么一推,它就哗啦啦一个月倒了一半。十几个省响应起义,宣布脱离清王朝而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师:有人说:武昌起义就是辛亥革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课件出示“史学争鸣”)
    (课件出示能量充值卡)
    师:各省宣布脱离清王朝而独立,这个独立可不是今天说那个地方闹独立的意思,各省从清王朝里面独立出来,就是等着民国建立以后再加入进去,因此这时,大家邀请革命领袖孙中山回国,建立民国,颁布约法,使革命达到高潮。
    师:情境:假如你是民国记者,你会如何报道民国建立呢?
    (课件出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表格)
    师: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什么成就呢?
    师: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临时约法》
    师:临时约法的各项内容比封建制度有了很大的进步,那么有人就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课件出示史学争鸣)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三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
    (1)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
    (3)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教材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三、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四、课时安排和教具准备: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出中国当时的任务。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加速剂)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由于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中心是上海和日本东京。当时主要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代表人物)。这些思想的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条件。
    【过渡】革命风潮是风起云涌,这样一来结果就是成立了一些革命团体。主要就是兴中会和同盟会。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
    兴中会:成立时间是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这之后,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同盟会:
    时间是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成员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政治纲领:(十六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清政府在全国统治土崩瓦解
    三.成果
    1.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国旗:五色旗(1912~1928,中华民国国旗之一,红、黄、蓝、白、黑五色,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都城:南京
    纪年:国号纪年“中华民国纪年”
    性质:资产阶级政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 结合史实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2)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其成因,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史实的讲述,使学生增强对中国革命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的深刻认识。
    教学过程:
    一. 武昌起义
    1、背景:(1)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走狗。使人们认识到应该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的统治。 (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酝酿
    (1).思想方面:宣传革命思想。
    革命知识分子通过译书、办报、著书立说等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思想武器。
    ①译书:翻译出版了法国卢梭的《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著作。
    ②办报: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报刊。
    ③著书: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
    ④中心:上海和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
    (2) 组织方面:创建领导机构。
    ①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其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紧接着,国内的革命团体纷纷涌现,如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
    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内容:通过《同盟会总章》,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 军事方面: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3、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在熊秉坤、金兆龙,率领下首先起义,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二.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春。
    (2)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确保民主政治。
    (3)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平等);③国民有基本的自由;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⑤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⑥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4)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5)意义:《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掌握了清政府实权后,对革命党人实行反革命两面手法: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以武力相威胁;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停战议和,进行政治讹诈。
    ②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列强对南京政府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
    ④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在各种压力面前,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2).过程
    (1)1912年2月,清帝退位。
    (2)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2、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性
    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功绩: 第一、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这次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辛亥革命也对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局限性: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四.本课小结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5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程 (__年版):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和局限性。与2003 年版相比,2017 年版的课标关于本课有以下几点变化:
    1、增加了“三民主义”的内容;
    2、将“中华民国的建立”事件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
    3、更加重视学生的理性认识,要求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专题八《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内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实现中国政治、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推翻 封建帝制和转变社会风气的功绩。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的任务,也未使中国社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转型。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得“三民主义”、“武昌起 义”等词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主动学习历史的习惯还未养成,对历史的把握、分析、评价等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
    【设计思路】
    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从专制走向民主”这个 主题,以“创设情境—探究学习—理性思考—情感升华”为线 索,围绕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等重大事件,让 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 理 性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2. 了解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革命志士为实现中国的民主自由而勇于牺牲的精神。
    2. 领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艰巨和曲折性,珍惜民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三民主义的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2.难点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步骤一:导入:创设情境
    

    1、展示天安门广场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孙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事件确立了中国民主的方向?2、展示课题,简要解读课标要求,明确学习目标。3、让学生追寻辛亥革命的进程,根据时间轴回答有关事件。
    

    创设出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也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时间
    

    历史大事件
    

    

    1894
    

    成立兴中会
    

    

    1905
    

    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提出
    

    

    191110
    

    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
    

    中华民国成立
    

    

    1912212
    

    清帝退位
    

    

    19123
    

    颁布《临时约法》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设问:分析辛亥革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
    

    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三民主义的内容。
    

    

    的?
    

    

    

    ①给出三个材料:A.《时局图》B.清政府成为傀儡
    

    

    

    的图片C.章炳麟、邹容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②引导学生归纳答案:
    

    

    步骤二:背景:民主的风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2、探究: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内容有
    哪些?
    

    

    

    ⑴关系: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⑵内容:①民族主义: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前
    

    

    

    提)
    

    

    

    ②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核心)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缩小贫富差距。(补充)
    

    

    

    ⑶局限:没有明确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步骤三: 过程: 武昌起义
    

    1、情景剧:让学生表演有关孙中山的情景剧,间接讲出武昌起义的经过,表现革命党人不屈不饶的精神。
    2、演示武昌起义形势图。
    

    课本剧激发兴趣。
    

    

    1、中华民国的建立
    

    引导学生
    

    

    ①展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图片,反映民国的
    

    学习《临
    

    

    建立。
    

    时约法》
    

    步骤四:
    

    ②简要介绍相关史实,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的主权在
    

    成果:中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三权
    

    华民国的
    

    ①重点突破:《临时约法》的内容
    

    分立原
    

    诞生
    

    ②提问:说说《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和思
    

    则,认识
    

    

    想?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
    

    它否定君
    

    

    内阁制
    

    主专制的
    

    

    3、清帝退位
    

    作用,
    

    步骤五: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结局
    ①展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和清帝退位图片。
    ②教师讲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经过。
    

    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结局。
    

    

    1、学生活动: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都在经历着
    

    

    

    一次历史性巨变。假如我是……,我的感受是……
    

    让学生明
    

    

    ①角色:A.溥仪B.资产阶级C.英法美等列强D.农民
    

    白同一历
    

    步骤六: 评价: 多元评价辛亥革命
    

    ②引导学生代入角色,讨论、回答问题。
    2、出示《清帝退位诏书》等材料,引导学生评价辛亥革命。
    意义: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②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主共和观念逐渐
    

    史事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培
    养学生辨
    

    

    深入人心;④促进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证的历史
    

    

    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社会
    

    思维。
    

    

    性质。
    

    

    步骤七:情感升华
    

    1、孙中山的看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展示图片。中国共产党接过任务——追求新的中国梦。
    3、作业布置:查资料,回答辛亥革命对今天有什么影响?
    

    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拓展学生视野。
    

    【板书设计】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二、三民主义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中华民国的建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清帝退位
    四、辛亥革命的评价(1)意义(2)局限
    【教学反思】
    1. 优点:教学设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教学形式多样,课堂多元化,有情境导入、材料教学、历史剧展示、小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