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合格考的知识点分析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合格考的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历史合格考的知识点分析1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
    (六)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一)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
    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合格考的知识点分析2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2、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建立: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中央)①帝国的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②中央政府的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③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地方)①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②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③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
    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还①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②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③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④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⑤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3、意义: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高一历史合格考的知识点分析3
    一、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