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及传统美食


    其实七夕在中国的古代,七夕又叫乞巧节、七姐诞,是姑娘向织女乞巧心灵手巧的节日,乞巧的方式每个地方不一样。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七夕节的习俗及传统美食,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夕节的习俗
    1、穿针乞巧
    乞巧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小时候也陪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一起玩过乞巧活动,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阳晒,晒出一层白皮,端进来让女孩子在里面放针,看大家谁摆的针最好看,谁就是巧女。如果没有摆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这种乞巧活动。还有一种就是用线去穿七孔针,一根线穿过去,难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经常绣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颤抖。还有九尾针,如果穿过去你就是最心灵手巧的姑娘。光针就有各种各样的乞巧形式。
    2、种生
    特别注重乞巧的还有女孩子种生乞巧。就是用一个纸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这一天就要栽上绿豆、小豆。种生乞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仅会穿针引线,会做活,而且农活一样能做,是生活当中必备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种本领。
    3、牛郎会织女
    七月被称之为“蓝月”,七月的夜晚被称之为蓝夜,这天的习俗就是牛郎会织女,小的时候我也陪我的姐姐或者妹妹在黄瓜架下或者葡萄藤架子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谁都说听到了。为什么?因为晚风习习,树叶的响声就理解为他们的情话。
    4、男生乞文,女生乞巧
    有一种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时间看蛛网结得怎样。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现在也有人玩。还有一种下雨了,有云彩了,就观云乞巧,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这些云彩像什么。如果仔细望天空,有的云彩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宝物,有的像饰物,谁看到什么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压压的,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风调雨顺,寓意着五谷丰登。下雨接水,用这种水洗脸、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5、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其实为牛庆生体现了农耕时代人们对牛的感恩之心,在昔日,农家如果没有一头牛,日子该是何等的艰辛
    6、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七夕送什么礼物
    “七夕送什么”是近期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情人节送礼物很有讲究,现在的人们往往会赋予一些寓意和象征意义在礼物中,通过礼物来表达爱意。而你会在七夕送什么礼物来表达爱意呢?人们会选择常见的鲜花、巧克力等作为情人节或者纪念日礼物,鲜花虽美但开不长久,巧克力虽甜蜜但日久而无味,选择一款钻石代表你们的爱情可以说是恰到好处。那么七夕情人节送钻石作为礼物有什么寓意呢?
    你会在七夕送什么呢?送钻石,比如说送一款钻石小鸟打造的名为“倾心”的钻戒。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求婚或者婚礼场合的专属礼物。实则不然,这款“倾心”的钻石既是爱的象征也是美的代表,对于大部分人们来说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表面的璀璨光芒也折射出一种梦想,追求钻石,也就是追求自己心底的渴求。恋爱的时候以钻石作礼代表了爱与珍重,单身的时候送颗钻石给自己代表了对自己的祝福和爱。当然,钻石的昂贵源于它的稀有,这也说明它的价值性很高,人们都喜欢追求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男人不理解女人为什么喜欢钻石,很少有人在考虑七夕送什么礼物的时候想到钻石,这大概是因为男人对钻石的寓意理解不够深刻。钻石,一词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恋爱中的女人比较感性,往往会想着爱情也许是脆弱的,所以坚硬的钻石便成为了爱情的象征。女人又总是希望能得到一份永恒的爱情,某种程度上来说,钻石就给了女人这种希望。
    钻石本身是永恒的象征,如果你还没想好七夕送什么礼物给女朋友一个浪漫的体验,那么,送女朋友一款名为“倾心”的钻戒作为礼物会比较有意义。钻石不只是一种漂亮的载体,满满幸福爱的延续,更是日常凡俗生活的超脱,女人的光辉梦想的守护。
    七夕节的传统美食
    1、巧果:
    七夕乞巧的美食,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很多。主要是用油、面、糖、蜜制作而成。
    2、酥糖:
    很多地方在七夕节这一天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3、巧巧饭:
    在山东,七夕节这一天是要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两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枣的早婚。
    4、瓜果: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来祈求保佑自己来年的丰收。
    七夕起源是什么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