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的单元测试知识点分析


    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工具。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的单元测试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地理的单元测试知识点分析1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近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高三地理的单元测试知识点分析2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a)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b)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c)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
    a)运输线路结构: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线路延伸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3.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a)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以河谷为例)
    b)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以冲积平原为例)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a)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b)便捷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c)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高三地理的单元测试知识点分析3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水体:
    ●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1)海水是主体(2)冰川是最丰富的淡水资源。但利用不多
    ●人类主要利用的水体:陆地水中的淡水
    ●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湖泊补给给河流。反之。
    2.水循环:
    ●三大水循环类型:海陆间的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其中海陆间的循环是最重要最完整的。其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意义:
    (1)促进各种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平衡
    (2)调节各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进地球表层化学元素的迁移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
    ●形成:盛行风是主要动力
    ●类型:
    (1)按成因:风海流(主要)、密度流、补偿流
    (2)按性质: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刚好相反。
    ●分布规律:
    (1)冬季洋流的分布:图3.25;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
    (2)西风漂流:在南半球高纬度海区,是的洋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3)北大西洋暖流:的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洋流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平衡全球热量。
    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如,四大渔场的形成
    寒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北海道以及北海渔场。
    受离岸风影响: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来自秘鲁附近的海区,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岸水温升高。
    引起秘鲁、厄瓜多尔形成洪涝灾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旱灾。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量的丰歉: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水资源的分布:
    ●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亚洲。
    水资源最少的大洲:大洋州。
    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
    我国位于第六位。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3.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影响经济活动、水资源利用历史的发展
    4.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危机
    ●用水措施:开源、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