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上册知识点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地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⑶措施: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
    海拔与地形
    ⑴绝对高度(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⑵相对高度是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⑶等高线是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线。
    ⑷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会认识不同的等高线。)
    ⑸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可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⑹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地表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⑺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
    陆地与海洋
    ⑴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陆地集中在北半球;
    ⑵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
    ⑶印度洋、北冰洋)要记住大小和方位。
    ⑷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⑸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⑹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⑺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⑻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洋,呈S形的是大西洋。全在东半球的是印度洋。
    初二地理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一)学习什么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内容?是区域地理,还是综合地理?
    (二)在什么地方?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政区位置等,要搞清所学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与联系,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球仪,通过读图、填图、绘图等办法得到巩固与提高。
    (三)为什么有这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要知道某一区域中为什么有某种地理事物或某种地理现象及其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学习时应认真听课,特别注意老师的启发、引导与指导的内容,结合课本“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认真观察、探索、思考,用发散性思维创新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规律。
    (四)将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现象的发生与人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将地理现象与人类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分析它对人类生活、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哪些不利影响。
    (五)掌握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好人类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人类怎样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怎样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或免受损失?怎样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运用地图学习地理同学们从小学开始,就已了解到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不但展示了各个区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还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会阅读地图是无法学好地理的。那么应当怎样阅读地图呢?
    一般说来,阅读一幅地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认识地图。这是阅读地图最基本的一步。地理课上老师一定按这样的步骤教同学们认识地图:
    1,在各种地图上判断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位置。
    2.通过对比例尺的运用量算地理事物间的大致直线距离。
    3.了解各种表示地形的图,从而推断地势的大致起伏状况和主要地形的特征及分布。
    4.通过对各种图例的了解,在地图上认识和查找各种地理事物。通过以上四点,我们知道“认识地图”的意思就是要能够在各种地图上判方向、量距离、明高低、识事物。这项读图基本功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