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指的是什么


    本月中旬就将进入一生之中最热的“三伏天”了。很多人会问什么是三伏天,那现在就来看看简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伏天指的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三伏天指的是什么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高温、干燥”。
    三伏天怎么养生
    虽然说“三伏”期间,高温、高湿“超长待机”,十分难熬。但是,老祖宗的经验告诉我们,切不能在此时过度贪凉,越是热的时候越要有所节制。
    人们都能感受到,入伏以后虽然有的地方气温并不是特别高,但湿度加大,出汗增多。而大量出汗容易引起心的气阴损伤,从而更容易受到暑湿邪气的侵入,因此在“三伏”期间的养生要特别注重“养心”。比如,有条件的话中午尽量要小憩一会儿,保持下午的精力旺盛;也可以在清晨或黄昏适当做一些户外活动,帮助放松肌肉、骨骼。
    此外,三伏期间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虽然天气酷热,但反而不能在此时贪凉。如果贪图一时痛快,大吃寒凉性食物,身体的气血遇热则行,遇冷则凝,反而将散热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所以,适当喝些热水、热茶,出出汗,才是“三伏”的养生之道。
    三伏天的习俗
    1、头伏饺子:
    在和面的时候稍微放一点黄豆粉(十分之一即可),既能让面团弹性更好,又能避免粘连,还能提高饺子皮的营养质量。饺子馅千万不要做成大肉丸子,肥肉要少,可以考虑加入各种海鲜、菌类、鸡蛋和蔬菜,减少猪肉的比例。这样做出来的饺子,口味清淡鲜美,营养价值也更高。因为饺子当中蔬菜的数量还是不够,建议再加一两盘凉拌菜佐餐,加点蒜泥和醋,杀菌又爽口。
    2、二伏面:
    不要做成调味汁拌凉面,而要丰富面码和卤汁的内容。卤子里面一定要放鸡蛋或肉,素食者可以放豆腐干丝替代,以增加蛋白质的供应。吃凉面的.时候,要多放点芝麻酱。面码不要永远是黄瓜丝,记得加入B族维生素更为丰富的焯青菜、嫩豆角和嫩豌豆、嫩毛豆等。这样口感又丰富,又能帮助提供营养。面条本身呢,也不必总是精白面粉做的,不妨换成荞麦面、绿豆面、杂豆面等,口感更丰富,营养价值也更高。
    3、三伏烙饼卷鸡蛋:
    饼和鸡蛋固然不错,但缺乏膳食纤维,钾元素和维生素C也不足,要再加凉拌蔬菜来搭配,营养才平衡。烙饼这东西很实在,卷了鸡蛋吃,容易吃过量,不利于控制体重,所以一定要注意,炒鸡蛋时少放点儿油,饼也要做薄一点儿。如果嫌烙饼麻烦厚重,其实做一碗杂粮面糊,烙成软煎饼也不错,卷鸡蛋吃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