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节气,惊蛰也是立春和雨水之后的一个节气,惊蛰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那么惊蛰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目录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必吃什么食物
    惊蛰时节怎么祛湿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返回目录
    惊蛰必吃什么食物
    包菜
    即圆白菜、卷心菜、甘蓝,性平、味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E,生用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疼痛有效。
    胡萝卜
    性微温,味甘、辛,富含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亦含挥发油。本品富有营养,健胃消食,生熟均可食,对于提高肝病病人维生素A水平,间接预防癌变的发生具有较好作用。
    西红柿
    茄科植物,性平,味酸微甘,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
    荠菜
    李时珍说:“冬至后生苗,二、三月起茎五六寸,开细白花,整整如一。”荠菜是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因其清香可口,民间常用它包馄钝,或炒野鸡肉,或与豆腐共煮羹。
    但多数人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患者眼底出血、牙龈出血等,其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其所含荠菜酸所致。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荠菜,菜叶矮小,有奇香,止血效果好;另一种为人工种植的,菜叶宽大,不太香,药效较差。
    蕹菜
    蕹菜又名空心菜,可炒,可煮汤,可凉a拌。因为味淡,常不被人们重视,忽略了它的药用价值。嵇会的《方草木状》称之为“南方之奇蔬”,因它能解毒,如解毒蕈类、砒霜、野葛、木薯等中毒;治蜈蚣、毒蛇咬伤,治淋浊便血、妇女白带、肺热咳血、鼻出血及无名中毒。有书中的记载,用其内服能治热痢,外用能治疮痛肿毒。紫色蕹菜含有胰岛素样物质,故糖尿病病人食用有利于控制血糖。
    蓬蒿菜
    蓬蒿菜早在唐代已被列为食疗之品,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称之能“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蓬蒿菜有明显的平肝、清虚热作用,对肝阳上亢者如高血压头昏脑胀、烦热头昏、睡眠不安及热咳有痰等证有良好的疗效。有润肠通便之功,尤宜于内热便秘者。
    大蒜
    属百合科植物,性辛、温,味辣。肝病病人宜熟用,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软化血管等作用。
    空心菜
    又名蕹菜,性甘、平,含蛋白、脂肪、无机盐、烟酸、胡萝卜素等,具有解毒、清热凉血等作用。
    <<<返回目录
    惊蛰时节怎么祛湿
    优化饮食结构
    惊蛰时节的日常饮食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可常喝薏米红豆粥健脾利湿。薏米红豆粥做法,是用薏米和红豆按2:1配,把薏米和红豆洗净浸泡一晚。次日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用猛火煮开,改慢火煮至薏米烂熟即可。
    拔火罐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当然,拔火罐之前需先咨询专业医师是否可行,并由专业人士正确操作。
    运动排汗
    惊蛰时节,从事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还可以助消化、促进气血流通,进而防止内生湿邪的产生。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晚间相对凉爽时进行,以散步、快走、慢跑、各种球类、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为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