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学习是像一座藏满宝藏的大山,但是需要勤奋才能开辟通向山顶的道路;学习也是茫茫的--大海,只有辛苦的努力才能泛舟其上。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1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 石斧 石犁 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
    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
    (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生产关系: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
    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1)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2)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3)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承担沉重的徭役,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2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地位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4、表现
    (1)冶金业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②冶炼钢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2)制瓷业
    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⑥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丝织业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生产特点
    (1)家庭手工业
    作为农户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
    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历程
    (1)早期状况
    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2)隋唐
    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3)宋元
    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明清时期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手工业的外传
    (1)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3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兴起于先秦时期
    ①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②春秋战国: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
    ①艰难原因: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②发展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代“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③发展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许多商业中心
    (3)隋唐商业的发展
    ①原因: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表现:邸店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元商业繁荣
    ①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水陆交通的便利
    ②表现: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边境贸易(榷场)和海外贸易发达;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5)明清时期商业发展
    概况: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继承专卖专营的传统,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
    ①位置和时间: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②政府监管: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③设市表现: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仅东市就有二百二十行。
    (2)宋朝时期
    ①位置和时间: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②政府监管: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③设市表现: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2、城市的发展
    (1)北方重要大城市
    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一批新兴城市
    兴起繁荣的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表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历代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主要特点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控制。
    (2)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1)原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2)表现: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