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的知识点


    真正的梦想,永远在实现之中,更在坚持之中。高三的学习也是一样,多在你的坚持不懈,加以努力,梦想终会实现。以下是小编整理高三数学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数学知识点1
    三角函数。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
    数列题。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
    立体几何题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
    概率问题。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高三数学知识点2
    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A则B”为真时,A称为B的充分条件,B称为A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常用判断法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
    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
    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B,且B?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三、知识扩展
    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
    (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
    (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
    (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由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四种命题的关系的深化,他们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故在判断命题的条件的充要性时,可考虑“正难则反”的原则,即在正面判断较难时,可转化为应用该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可以不止一个,必要条件也可以不止一个。
    高三数学知识点3
    1.不等式的定义
    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两个实数的大小是用实数的运算性质来定义的,
    有a-b>0?;a-b=0?;a-b<0?.
    另外,若b>0,则有>1?;=1?;<1?.
    概括为:作差法,作商法,中间量法等.
    3.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
    (2)传递性:a>b,b>c?;
    (3)可加性:a>b?a+cb+c,a>b,c>d?a+cb+d;
    (4)可乘性:a>b,c>0?ac>bc;a>b>0,c>d>0?;
    (5)可乘方:a>b>0?(n∈N,n≥2);
    (6)可开方:a>b>0?(n∈N,n≥2).
    复习指导
    1.“一个技巧”作差法变形的技巧:作差法中变形是关键,常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
    2.“一种方法”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范围时,先用已知的代数式表示目标式,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法则求出参数,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目标式的范围.
    3.“两条常用性质”
    (1)倒数性质:①a>b,ab>0?<;②a<0
    ③a>b>0,0;④0
    (2)若a>b>0,m>0,则
    ①真分数的性质:<;>(b-m>0);
    ②假分数的性质:>;<(b-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