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范文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范文一
    一、教材分析
    本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小故事,学习科学家 ——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且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学习态度。
    3.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及伴性遗传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近亲婚配对人口素质产生的危害,更好的理解国家为何要禁止近亲结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判断。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在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解释摩尔根试验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有关伴性遗传的知识,因此,在开始进入本课题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说明了说明?(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性染色体——X染色体上)
    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与前面所学的其他性状的遗传有什么不同之处?(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在这基础上,教师可导出“伴性遗传”的概念——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就叫做伴性遗传。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然后导出:通过研究红绿色盲来学习伴性遗传特点是本节课的主干线,为了了解人类红绿色盲,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几幅有关测试红绿色盲的图片,让学生判断一下自己是否属于色盲患者,并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教师讲述:在我国,男性患者的比例高达7%,而女性患者只有0.7%,为什么男性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新课。
    新课学习
    1.简单地介绍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呈现的英国著名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2020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范文二
    【考纲要求及学习目标】
    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重难点分析】
    重点: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归纳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直接引入复习课题,分析近4年甘肃(新课标Ⅱ)高考题涉及到本节内容的题目分布情况,要求学生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
    2、教师整合学生问题,给出本节复习要点:(1)生物性别决定方式。(2)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二)讲授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1、学生阅读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方式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根据关键词“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简单复习性别决定相关知识。课件展示性别决定过程,并及时进行针对训练。
    3、课件展示X,Y染色体的形态,引出伴性遗传的几种方式。
    【针对训练1】关于果蝇性别决定的说法,下列哪一点是错误的( A )
    ①性别决定的关键在于常染色体②雌性只产生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③雄性产生含X、Y两种性染色体的精子且比例为1∶1④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①④ B.③ C.② D.①和③
    【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叙述,正确的是( C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二、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
    1、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让学生写出色盲基因和正常基因。
    2、让学生说出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几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3、布置学生思考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针对训练3】下图是一色盲的遗传系谱:
    (1)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 1→4→8→14 。
    (2)若成员7和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 0 。
    三、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学生说出控制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显性基因,并写出患病基因和正常基因。
    2、学生写出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师生共同归纳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针对训练4】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该病为X显性遗传)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下列的指导中有道理的是( )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2020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范文三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和学生主体理论,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变经典遗传教学为探究性教学,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展开对红绿色盲、血友病等伴性遗传病的探究,以激发学生课前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以较小的知识密度换取学生更多的能力训练;通过对红绿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其遗传的特点和最本质规律。从而做到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兼顾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科学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力求体现主体性、过程性、发展性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已学过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条件分析
    我校是辽宁省重点高中,省模范高中,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及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做到高效教学。
    (四)、教学重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特点
    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判断。
    (五)、教学难点
    伴性遗传的机理和传递规律
    遗传系谱图的判别。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
    2. 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3. 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遗传规律
    (二)、方法与能力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对伴性遗传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
    2.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病及伴性遗传病传递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近亲婚配对人口素质产生的危害。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等抽象、理解困难的知识。
    2. 通过师生互动、采用探究、讨论想结合模式,利用资料分析遗传图谱,共同探究有关性别
    决定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3.让学生完成习题后,进行教学反馈。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
    ?一、
    课前
    准备
    ?二、
    对现象的解释
    三、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一)
    各种婚配方式分析
    (二)
    遗传特点归纳
    ? ?
    1、指导读书P39:色盲症的发现。
    2、指导学生设计相应调查表。
    3、指导学生调查中注意色盲和色弱区别。
    色盲: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色弱:能辨别所有的颜色,但辨认能力迟钝或经过反复考虑才能辨认出来,
    4、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
    教师把调查的汇总结果展示给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被调查人数为750人(男性450人,女性 300人),其中色盲患者为 11 人(男性 11人,女性 0人),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2.4%,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0%。
    提出问题1:红绿色盲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
    提出问题2:我们能否推断红绿色盲基因在性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请作出合理性假设.
    复习性别决定的知识,引导学生注意调查报告中男女患病的比例,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假设。
    提出问题3:色盲基因和他的等位基因位于哪条性染色体上?
    引导学生讨论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分布情况。
    对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肯定和鼓励,为了让学生加深红绿色盲基因位置的印象,教师分析下图:
    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
    X染色体特有区段
    Y染色体特有区段
    色盲基因
    让学生明了红绿色盲基因只分布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因为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红绿色盲基因。
    1、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可能存在基因型与表现型情况。教师和同学一起规范正确书写要求。
    强调:书写时应注意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写法,先要写性染色体,将基因写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
    2、不同基因型的随机婚配方式有几种?
    3、写出XBXB、XBXb、XbXb、XBY、XbY各产生几种类型配子?位于性染色体上 的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规律吗?
    复习减数分裂的知识,引导学生注意XY也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XY 也会分离,红绿色盲的遗传实质上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体现,把红绿色盲遗传规律转化为简单的分离定律。
    4、除XBXB ×XBY 、XbXb ×XbY外,写出其余4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计算每种婚配方式中男女患病的概率。
    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分组写出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每组派一位同学到黑板板书,其余同学讲评纠正。
    强调遗传图解由亲代(P)、配子、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五部分组成。纠正学生书写不规范的不良习惯。?
    5、男性色盲发病率为什么会高于女性?如果已知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该如何计算女性色盲患者发病率?
    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答。
    2020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