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


    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下学期复习1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时间和次数
    1405—1433年,明朝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突出特点
    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目的
    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
    条件
    ①社会安定,国力强盛;②造船技术发达;③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航线
    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历史意义
    ①是世界航海的壮举。
    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③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最终结果
    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1、明朝的西洋指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及印度沿岸一带。
    2、1405—1433年,郑和共七次下西洋。它是世界航海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
    3、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空前的壮举。
    积极:a.见证了大明国力强盛,展现了航海和造船技术的高超。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目的在于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者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4、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c.严格限制进出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d.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5.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①清统治者盲目自大。
    ②清朝统治者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
    ③封建经济能够自给自足,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④清统治者担心国家会受到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6、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上采取闭关政策。影响:它不能起到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作用,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初一历史下学期复习2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伟大航海家。
    (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
    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的城市。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四、简单的列举题,要做到识记
    1、列举唐朝三位的诗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
    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党项,都城兴庆;金,都城会宁。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料题的分析与技巧掌握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答案: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答案: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答案: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
    答案:早期的资本家;早期的雇用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案: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答案: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答案: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乾隆帝说的
    (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答案: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初一历史下学期复习3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2)契丹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与辽的和战---澶渊之盟
    (1)时间:宋真宗统治时
    (2)内容: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评价:①宋每年要给辽岁币给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3、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捷
    4、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政权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辽契丹
    10世纪初辽太祖阿保机上京北宋汉族960年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西夏党项
    11世纪前期李元昊兴庆金女真
    12世纪初期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后迁到中都南宋汉族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今杭州)
    初一历史下学期复习4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①南方战乱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南宋时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2)、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趁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初一历史下学期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