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知识点1
    1.求导法则:
    (c)/=0这里c是常数。即常数的导数值为0。
    (xn)/=nxn-1特别地:(x)/=1(x-1)/=()/=-x-2(f(x)±g(x))/=f/(x)±g/(x)(k?f(x))/=k?f/(x)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
    V=s/(t)表示即时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3.导数的应用:
    ①求切线的斜率。
    ②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已知(1)分析的定义域;(2)求导数(3)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③求极值、求最值。
    注意:极值≠最值。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值为极大值和f(a)、f(b)中的一个。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f(b)中最小的一个。
    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f/(x0)=0
    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4.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九、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积定和最小,和定积。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正难则反。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
    (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十、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进行讨论:
    (2)绝对值不等式:若,则;;
    注意:
    (1)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
    (2).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3).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4)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5)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6)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或更多)但含参数,要讨论。
    高二数学知识点2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
    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f(x)=f(-x)f(x)为偶函数;
    f(x)+f(-x)=0f(x)=-f(-x)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高二数学知识点3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公共点.
    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