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盘点


    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
    1、开端:五四运动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②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被拒绝。
    (2)过程:略,注意其口号。
    (3)评价:
    ①结果:对内:释放了被捕的学生;罢免了派卖国贼的职务。对外: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②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③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共成立
    (1)背景:
    ①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②十月革命的影响,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等。
    (2)成立:略。党的名称、党的任务、党的中心任务等。
    (3)评价:
    ①中共成立是近代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中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实现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③中国革命面貌此次焕然一新。
    (4)民主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
    ①内容: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二、国民革命(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背景:
    (1)中共: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孙中山在历次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中的失败,以及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建议。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2、国共合作的实现:
    (1)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2)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3)意义: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3、国共合作的评价:
    (1)性质: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中共的年轻幼稚,中共的右倾错误等。
    (2)客观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2、中立领导中国革命: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内容是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等。
    (3)秋收起义: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4、长征: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转折:遵义会议:
    ①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意义: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的意义:战略转移完成;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来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国共第二次战争: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坚持内战独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发动内战。
    (2)过程:略。
    (3)解放区的土改:意义是废除了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区一亿多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意义:略。
    五、知识拓展与补充
    1、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1)同:革命的性质和目标一致。
    (2)异:①领导阶级不同;②指导思想不同;③最终的奋斗目标不同等。
    2、二大制定的中共纲领的依据:一个是教条,一个是国情。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政权的成立的背景:
    (1)背景: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立新政权迫切需要。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七届二中全会:
    ①主要内容: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全国胜利后,中共的基本政策以及总任务等。
    ②意义: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新政权的筹建
    (1)新政协会议:
    主要内容:国名、国旗、国歌;《共同纲领》、《新政协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3、成立:时间、国家性质、中央政府等。
    4、意义:略。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方人代会的建立:意义:为全国人代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建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会召开。
    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其具体内容是: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主权、公民的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得得方向和途径。
    评价:体现出两大基本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性质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②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2、中共领导下的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背景: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任务结束。
    (2)确立:1954年12月,政协二次会议通过。
    (3)发展:1956年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大杂居,小聚居。
    (2)现实原因:保证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2、正式确立:《五四宪法》规定在民族自治区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
    3、概况:五个自治区。
    4、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知识拓展与补充
    1、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等。
    2、八个民主党派:致公党、农工党、民盟、民进、民建、九三、台盟、民革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
    政治建设的曲折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八大的有益探索
    ①内容:正确分析国内的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法制,使党和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②评价: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2、重大挫折:
    (1)原因:
    (2)导火索: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3)标志:中共的《五一六通知》
    (4):1968年9月,各地造反派夺取各级党政领导权,建立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评价这是国家政治体制的大倒退。
    (5)影响: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具体表现: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②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
    1、背景:
    (1)
    (2)中共和国家的工作徘徊。
    2、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内容: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
    ①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政治上: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和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组织上:
    ④经济上: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评价:伟大的转折。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从此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背景:改革开放后。
    2、史实:
    (1)1980年,
    (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成为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