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基础的知识点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方法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如何学好数学?
    1、数学入门越早越容易
    现在数学在各种选拔以及小学六年级考试等方面越来越重要,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习一些数学。对于今后希望在小学六年级中选择较好学校的学生,我们的建议是较早的学习相对是较好的。首先较早学习数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不会存在六年级时还要补习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情况。其次较早入门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门难度相对较低。
    2、兴趣最重要,起点是关键
    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数学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数学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学六年级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数学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数学,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同时起点如果没有选好,孩子学得吃力,自然不会有兴趣,所以合适的课程选择也是家长要注意的。
    3、一个好老师,一个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就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迅速喜欢上课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孩子的是师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思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喜欢老师的同时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