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


    在高中的学习中,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想要取得好成绩,备考期间就要全面系统地巩固好所学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1
    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水平
    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
    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
    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
    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
    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
    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
    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③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
    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
    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⑥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2
    商业
    1.市的形成与发展:
    ①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②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
    ③六朝时: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
    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
    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的商帮:
    商业城市:
    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都城,成为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
    ②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③隋唐: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成都)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④宋:开封和益州。
    ⑤元朝: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商帮:晋商和徽商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②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
    ③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墨子。
    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⑴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⑵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②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这种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3.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①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伦理观:“性本善”。
    ④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
    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③“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含义:融合阴阳家、和法家思想
    ①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②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③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及其影响: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③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5
    汉字与书画
    1.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①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形成汉字。
    ②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秦朝)、隶书(盛行于汉代)、楷书(盛行于隋唐)的脉络演变。
    2.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①楷书始于东汉,特征: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魏晋时期,楷书特征得到完善。
    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森严,清峻刚健”。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晚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遒劲丽健,气质高雅。
    ②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经过东汉至西晋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3.中国画
    ⑴起源:新石器时代萌芽,有彩陶画《颧鱼石斧图》、岩画、壁画、地画。
    ⑵演变
    ①夏商周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壁画和帛画。
    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等。《夫妇宴饮图》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士人画:以顾恺之成就,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开创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强调“以形写神”。
    ⑤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高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善作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盛唐吴道子有宗教人物画《送子天王图》,后人称他为“画圣”。
    ⑥宋代是中国绘画的转折点,崇尚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形成潮流。商品经济发展,又使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亮点,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⑦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元代王冕《墨梅》、明代徐渭《黄甲图》明清时期,绘画也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实用化。
    ⑶特点:①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
    ③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④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人文画主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