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必修五的相关知识点


    在高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抓紧时间,合理安排,不放过从身边中流走的每一份时间,挣取把握好身边的每分每秒。这才是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也是现阶段你最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玩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数学必修五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数学必修五的相关知识点1
    (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则有
    (为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
    ②,,;③;
    3、三角形面积公式:.
    4、余弦定理:在中,有,推论:
    (二)数列:
    1.数列的有关概念:
    (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是有序的。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如:。
    (3)递推公式: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他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
    2.数列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如1,3,5,7,9,…(2)图象法:用(n,an)孤立点表示。
    (3)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
    4.数列{an}及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
    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一、定义
    二、公式1.
    2.
    1.
    2.
    三、性质1.,
    称为与的等差中项
    2.若(、、、),则
    3.,,成等差数列
    1.,
    称为与的等比中项
    2.若(、、、),则
    3.,,成等比数列
    (三)不等式
    1、;;.
    2、不等式的性质:①;②;③;
    ④,;⑤;
    ⑥;⑦;
    ⑧.
    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差、化积(商)、判断、结论。
    在字母比较的选择或填空题中,常采用特值法验证。
    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1)化成标准式:;(2)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画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4)根据不等号方向取出相应的解集。
    线性规划问题:
    1.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解
    2.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值或最小值问题.
    3.解线性规划实际问题的步骤:
    (1)将数据列成表格;(2)列出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3)根据求最值方法:①画:画可行域;②移:移与目标函数一致的平行直线;③求:求最值点坐标;④答;求最值;(4)验证。
    两类主要的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
    ①-----直线的截距;②-----两点的距离或圆的半径;
    4、均值定理:若,,则,即.;
    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5、均值定理的应用:设、都为正数,则有
    ⑴若(和为定值),则当时,积取得值.
    ⑵若(积为定值),则当时,和取得最小值.
    注意:在应用的时候,必须注意“一正二定三等”三个条件同时成立。
    高二数学必修五的相关知识点2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时a1=S1
    n≥2时an=Sn-Sn-1
    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
    2.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
    3.前n项和
    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
    =a1+(a1+d)+(a1+2d)+······+[a1+(n-1)d]①
    Sn=an+an-1+an-2+······+a1
    =an+(an-d)+(an-2d)+······+[an-(n-1)d]②
    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个)=n(a1+an)
    ∴Sn=n(a1+an)÷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Sn=n(a1+an)÷2=na1+n(n-1)d÷2
    Sn=dn2÷2+n(a1-d÷2)
    亦可得
    a1=2sn÷n-an=[sn-n(n-1)d÷2]÷n
    an=2sn÷n-a1
    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
    4.等差数列性质
    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N_
    三、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
    四、对任意的k∈N_,有
    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高二数学必修五的相关知识点3
    集合的分类:
    (1)按元素属性分类,如点集,数集。
    (2)按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无限集
    关于集合的概念:
    (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说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判断一些对象时候构成集合,关键在于看这些对象是否有明确的标准。
    集合可以根据它含有的元素的个数分为两类: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在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_;
    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一切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的形式。)
    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
    1.列举法: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例如,由两个元素0,1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
    有些集合的元素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不致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列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2,3,…,100}.
    无限集有时也用上述的列举法表示,例如,自然数集N可表示为{1,2,3,…,n,…}.
    2.描述法:一种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
    例如:正偶数构成的集合,它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能被2整除,且大于0”
    而这个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可以用上述性质把正偶数集合表示为
    {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
    大括号内竖线左边的X表示这个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元素X从实数集合中取值,在竖线右边写出只有集合内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质。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质p(x)描述为{x∈I│p(x)}
    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质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
    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征是X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