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初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第7课戊戌变法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西安事变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第16课血肉筑长城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轮船火车无线电报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㈠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㈡京师大学堂废科举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
    第3课土地改革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9课改革开放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㈠两弹一星袁隆平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㈡计算机
    八上第6课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他们被称为“洋务派”。
    2.性质:洋务派为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4.口号:前期(60年代)是“自强”;后期(70—90年代)是“求富”。
    5.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6.主要内容: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后期19世纪70至90年代)。(主要有: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总局和汉阳铁厂。
    ③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派遣留学生等。(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7.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而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洋务运动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上①②③的内容亦是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中,最能体现洋务派初衷的是创办军事工业。
    ★★.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1、背景: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简单经过:
    A、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请求变法的“公车上书”,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B、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他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C、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变法开始的标志。
    D、1898年9月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发动戊戌政变,前后103天(所以称“百日维新”),变法最终失败。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
    3、百日维新内容: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1898年是旧历戊戍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戍变法”。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5、失败原因:
    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顽固派势力强大。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6、影响(意义):戊戍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戊戍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八上第8课辛亥革命
    一、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辛亥革命的领导政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1、成立时间、地点: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3、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4、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成立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6、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旗帜)
    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二.武昌起义
    1、发动起义主力是革命党人;
    2、简单经过: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①历史条件:第一,武昌起义,各省独立清王朝统治崩溃,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第二,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为民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为民国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②简单经过: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③性质: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战果。)
    (辛亥革命的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1912年3月,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此也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
    (辛亥革命的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成功: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中华民国成立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失败:①辛亥革命的胜利革命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也行不通。
    ★★.孙中山的伟大功绩: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孙中山具有的精神品质: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为祖国的进步事业奋斗终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自己的救国主张。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年
    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开始: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口号(或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
    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世纪的曙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产生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到一个新的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
    (积极影响)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②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③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⑤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比较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派别
    不同点
    相同点
    洋务派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进行洋务运动。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希望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
    维新派
    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多次上书请求变法,并在光绪帝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
    主张实行三民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党,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激进民主派
    提倡民主和科学,学习西方进步思想,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对封建文化进行批判,发起新文化运动。
    启示:(1)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呈现出明显的层层深入的逻辑发展特征。技术——制度——文化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单元小结:
    
    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
    
    (2)共同之处:挽救危亡。
    (3)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⑴、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⑵、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8年级下册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2)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1987年又为中共十三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共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
    主要内容:①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南巡讲话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主要精神: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历史意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四大(1992年召开)
    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五大(1997年召开)
    内容:①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②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历史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设计师?
    答:(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又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典型试题: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后,中国人民在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1、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是: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第二次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巨变是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三个伟人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3、孙中山主要事迹: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确定三大政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创办黄埔军校、
    4、毛泽东主要事迹:参加中共一大、主持农民讲习所、参加八七会议、领导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遵义会议、领导红军长征、参加中共七大、参加重庆谈判、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5、邓小平主要事迹: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6、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有:以国家和人民为重、大无畏的精神、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等。
    考点九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8年级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提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前提:祖国统一。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适用范围:台湾、香港、澳门
    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一国两制”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占领)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香港、澳门回归说明:
    a.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b.中国强大了,国际地位提高了(回归的原因之一,其二是“一国两制”顺应香港、澳门和内地形势);
    c.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回归是理所当然的;
    d.我国在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一定会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实现祖国对台湾的和平统一。
    港澳回归的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党的领导,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就没有祖国的富强昌盛。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8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①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九二共识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组织都是民间组织)。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1993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由此,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江泽民关于台湾总结的八项主张
    时间:1995年初。
    内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意义: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如何处理台湾两岸关系?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加强两岸政治对话,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认识: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中国现代史启示认识篇
    1.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我们要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要树立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立场为祖国奋发学习争先的信念。
    3.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4.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5.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6.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旧中国的“开放”则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的,是为外国侵略中国服务的。
    7.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
    我们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8.香港回归的认识与感受
    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关系血浓于水;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9.对中国共产党对统一台湾所做的努力以及台湾统一前景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拜祖的感人场景,使学生认识到血浓于水,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通过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在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比较港、澳回归祖国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们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十亚洲的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