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


    在高中的各科目学习中,高中政治的知识纷繁复杂,同学们必须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政治的学习中事半功倍。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影响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题型特点:“影响类”试题常以“说明??对??的影响”等进行设问,要求考生分析某种现象或做法给不同主体带来的影响,常见于经济生活试题中。
    方法总结: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客体分析:即对象所受的影响,如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有对国家、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资源、产业结构等的影响。
    (2)性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
    (3)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内容对应分析。
    (4)范围分析:国内影响或国际影响、区域影响或整体影响等。
    二、“启示类”主观题解法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三、“原因类”主观题解法
    题型特点:原因类主观题通常考查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通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时事材料,展示以“某一核心观点”为中心的具体现象、具体行动措施,从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两个角度论证现象或措施的合理性。常采用的设问的方式有“为什么”“……的原因”“……的影响”“……的意义”等。
    方法总结:“原因”类问题一般要有选择地答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必要性。应从基本规律、时代要求、现状等入手分析。如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等。答题格式一般用:是……的客观要求,只有……才能……,是……的需要。
    (2)重要性。应从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等入手。作答时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由点到面的原则。从小到大:对个人、对自己、对他人,而后对企业、对单位、对集体,然后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从近到远:对目前的意义、对长远的意义。由点到面: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联想到多个角度,由一个层次扩展到多个层次来分析和组织答案。有时也要指出不这样做的危害。
    (3)可能性。有时还要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是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注意分析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等。
    解答“意义”类设问,关键在于找到答题的切入点。一般可考虑如下三个切入点:
    一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二是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我们可以从财政的作用、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角度分析意义。
    三是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失分警示:“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分清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四、措施类主观题解法:
    题型特点:“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试题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此类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方法总结:
    方法1:围绕主体寻答案。从不同主体的视角进行思维发散,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如国家(政府)应该怎样做、企业(单位)应该怎样做、个人(公民、消费者)应该怎样做等。
    方法2:“三联系”寻答案。
    (1)联系教材(课本)寻答案。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便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2)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就是答案;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即答案。
    (3)联系时政。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失分警示:“措施”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联系课本的内容学生答得好一些,但要求学生联系材料分析的答案或落实主体分析的答案则会相对答得较差一些。这既有能力方面的原因,更有习惯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要强化自己联系材料和寻找主体的意识与习惯,而不要遇到题目,不假思索,拿来就写,这是非常有害的。
    五、图表类主观题的解答技巧:
    题型特点:一般由一个或几个图表(表格、曲线、柱状、饼图)提供相关数据,要求从纵向和横向及其图表之间的联系中分析数据,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揭示规律,从中归纳正确结论的一种题型。此类试题一般由标题、图表和小注三部分内容组成,设问方式一般有表(材料)一、表(材料)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属“是什么”)或要求概括经济发展状况;表(材料)一、表(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属“是什么”);分析表(材料)一、表(材料)二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为什么”);如何解决表(材料)一、表(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或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属“怎么做”)。
    方法总结: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
    1.三读:
    (1)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及小字注等构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时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强制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2011年应联想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17年应联想到党的十九大。)
    2.三比:
    (1)纵向比较。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2)横向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3)综合比较。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经过细心地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前几年的表格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的问题,两个表示互补关系。
    3.三到:
    (1)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2)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
    (3)由理论到实践。政治高考不仅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更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