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知识能够被获得,并且因为它的本质,知识总是局部的,它永远都不是完整的,所以,一切源于知识的行动也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1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经验教训
    (1)过渡时期总路线
    ①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①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②主要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等关系
    ③成果:“一五计划”成果图
    ④意义: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3)三大改造:1956年底,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标志:生产资料的公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计划经济建立。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4)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①中共八大:(1956年)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
    ②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③左倾错误:
    表现: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④纠“左”举措: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⑤
    时间:1966——1976年
    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
    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⑥教训:
    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①时间:1978年12月
    ②内容:实行改革开放、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2)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开始:安徽、四川
    ②前提:土地公有制
    ③特征:包产到户,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特点
    (1)形成:
    ①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②原因: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或港口;著名侨乡,离港、澳、台较近;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
    ③目的: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④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⑤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⑥沿海经济开放区:闽南三角区(厦漳泉)、长三角、珠三角;
    1990年开放浦东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
    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各地出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开放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六、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2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背景:?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和称霸世界的野心。
    ②概况:1944年夏,美、英、中等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开会
    ③内容: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④意义: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⑤影响: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世界贸易。
    二、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①内容:
    ①国际金融组织及宗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员国义务:认缴资金——决定投票权。
    ②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制度—美元以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固定汇率制。
    (2)作用:
    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的霸主地位;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①成立的时间:1947年
    ②性质:国际多边协定
    ③目的: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④影响: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
    ①构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②影响:顺应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三、欧洲联盟
    (1)欧洲共同体到欧盟的发展进程: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共体
    1993年,欧盟成立
    (2)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建设共同农业政策、共同的关税政策、统一大市场、欧元
    (3)欧盟初具规模:欧元的诞生(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4)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四、北美自由贸易区
    (1)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建立: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成立。
    ②性质:单一的经济组织
    ③影响:三国间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五、亚太经合组织
    (1)建立:1989年,在堪培拉12国外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
    (2)扩大: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加入该组织
    (3)性质:论坛性经济组织
    (4)影响:亚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
    六、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形成。
    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时间:2001.11.11
    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作用: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意义:
    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繁荣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1)进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
    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推动因素:?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发展消除了政治障碍;
    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全球化疏通了流通渠道。
    (3)表现:国际贸易的增加、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4)影响:
    积极方面:?
    ①能有效的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
    ②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存在问题: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各国经济互相依赖导致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
    ③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5)展望: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来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新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3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
    (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