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知识点
    一、“神机妙算”对又快
    1.直接写出得数:
    ①39÷3=  ②80÷20=
    ③640÷80=  ④800÷400=
    ⑤240÷60=  ⑥20×5=
    ⑦270÷90=  ⑧570÷3=
    ⑨3500÷700=  ⑩900÷100=
    2.估算:
    ①80÷19≈  ②92÷30≈
    ③400÷49≈  ④632÷90≈
    ⑤633÷88≈  ⑥350÷68≈
    ⑦242÷60≈  ⑧240÷81≈
    3.用竖式计算:
    ①720÷18=  ②432÷27=
    ③958÷43=  ④708÷59=
    二、“认真细致”填一填
    1.()里能填几?
    20×(  )<17340×(  )<31690×(  )<64
    380×(  )<50570×(  )<31050×(  )<408
    2.132÷24的商是(  )位数;384÷16的商是(  )位数。222÷37的商是(  )位数,441÷45的商是(  )位数,516÷6的商是(  )位数。
    3.在除法算式90÷30=3中,如果除数缩小6倍,要使商仍是3,被除数应(  )。
    4.在()填上“>”、“<”或“=”:
    350÷34( )350÷35  130÷12( )146÷14  176÷16( )253÷23
    5.根据80÷40=2,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800÷400=  40÷20=  160÷80=
    8000÷2000=  4000÷2000=  2400÷1200=
    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
    一、垂直与平行
    1、认识平行和垂直
    ①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两种情况。
    .“同一平面”是确定两条直线平行关系的前提,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即便不相交,也不能称为互相平行。
    ②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的表示方法:a//b,读作a平行于b。
    生活中平行的例子:窗户相对的框,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公路上的斑马线......
    ③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直的表示方法:ab
    生活中垂直的例子:三角尺上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
    ④三条直线的特殊关系:
    a//b,b//c,那么a//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b,bc,那么a//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线的画法和性质
    ①过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②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一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③垂线的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平行线的画法及运用
    ①平行线的画法: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②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其中的一条直线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如果第一步的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另一条直线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如果不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不平行。
    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④怎样画长方形:
    画垂线的方法:按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从画出的线段两端画两条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使这两条线段长2厘米;把两条2厘米长的线段点连接起来。
    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线段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使移动的距离达到宽所指定的长度,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长所指定的长度;把两条线段相对应的端点连接起来。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白讲的好,就能先生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变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