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整理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它也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综合性基础学科。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知识点相关内容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提纲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 水平较低 增长缓慢 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性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5、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量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政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高一地理知识点
    一、 环境承载力
    1、 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最主要因素: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中国地理常识总结
    1、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2、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3、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4、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5、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7、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地势西高东低。
    8、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16、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1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
    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
    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尼泊尔、锡金、印度、不丹。
    25、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26、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7、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
    28、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
    29、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0、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31、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2、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33、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陕西省,是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所以称“秦”或“陕”。
    34、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称长安),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都”。
    35、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6、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37、因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所以河北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
    38、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郑州,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遣址。
    39、辽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
    40、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
    41、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
    4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43、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
    44、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46、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左图为西藏布达拉宫。
    47、同缅甸、老挝、越南相邻的中国西南边疆省份是云南省,简称“滇”或“云”。
    48、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49、“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
    50、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地理应该怎么学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二、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背的方法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顺口溜等,比如记忆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第五、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辅助。地理的学习脱离图来说话那是很难走远的,多看大、小地图,注意不同类别的图,河流、山脉、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脑中有图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地理离开了图,那知识点基本也就没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图,比如描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图,然后根据图填写发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内主要地形区等。
    第六、我做题实战,是骡子是马,到题目上见。题目浩如烟海,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薄弱环节所设计的题目,做题当中一定要独立完成,切忌翻书抄袭等,自欺欺人害得还是自己啊!老师讲解完题目后要学会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呢?是粗心大意还是真有知识漏洞存在呢?粗心大意失荆州,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再犯此低级的错误!真有漏洞的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总结整理,比如某地的农业发展条件,那就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类,自然条件又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力等,如果答题丢了某一点,要在笔记本上有所体现,后不再犯。
    第七、自己要经常我做阶段性总结,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周考或者月考等考试结束后,要针对自己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所总结,分析一下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从而进行调节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