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知识点的归纳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生物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1
    新陈代谢
    一、酶的概念、特牲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条件。
    二、ATP的结构和功能及ATP与ADP的转化
    1.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可写成A-P~P~P。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ATP与ADP 的转化十分迅速,转化式是ATP→ADP+Pi+能量(可逆,条件是酶),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TP中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对绿色植物来说,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三、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是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生成有机物(CH2O)+氧气(条件光能,叶绿体)。
    2.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前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种,后者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转换光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3.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前者在叶绿体内的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条件是有光、色素和酶,物质变化是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同时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后者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条件是【H】、ATP、酶,物质变化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同时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4.光合作用为几乎所宥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_能量来源;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_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形成中央液泡,主要靠细胞内的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亲水性物质吸收水分,叫做吸胀作用。成熟的植物细胞已形成中央液泡,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是具有一层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有浓度差,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间具有一定的浓度差,所以植物细胞可看作是一个渗透系统。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根吸收的水分沿导管运输,其中95%--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重要动力。
    五、植物的矿质营养
    1.矿质元素是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有N,P,K,S,Ca,Mg属于大量元素,Fe,Mn,Zn,Cu,B,Mo属于微量元素。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吸收动力是呼吸作用,与吸收水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矿质元素随着水分的运输而运输,动力是蒸腾作用,进入植物体后,有的仍呈离子状态,如钾离子,有的形成不稳定化合物,如Mg、N、P、这两类元素可转移再利用,有的形成稳定化合物,如Ca、Fe,不能转移再利用。
    六、人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
    1.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能量,多余部分在肝脏和肌肉处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储存起来,血糖降低时,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还有多余的糖可以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酸。
    2.脂肪可以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储存起来,也可以再度分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氧化分解或者转变为肝糖元。
    3.氨甚酸被吸收后,一是被直接合成各组织蛋白质、酶和激素,二是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三是通过脱氨基作用,分解成含氮部分(可转变成尿素)和不含氮部分(可氧化分解,也可合成糖类,脂肪)。
    4.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可用图解表示成糖类与脂肪和蛋白质双向转化,蛋白质向脂肪单项转化;三者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糖类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三者之间还相互制约,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主要由糖类氧化分解供能。
    5.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80~120mg/dL,血糖含量低于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低于45mg/d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需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6.当肝功能不好或磷脂的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脂肪堆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多食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可以预防。
    7.人体每天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主要因为蛋白质不能储存 。动物性食物中氨基酸种类较齐全,豆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较丰富。
    七、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在细胞质基质进行;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在线粒体中进;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条件是酶)。
    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别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转变成乳酸,反应式分别是C6G12O6---C2H6O+2CO2+能量(条件:酶)和C6H12O6----2C2H6O3+能量(条件:酶)。
    八、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能利用光或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否则,属于异养型生物,如动物和人。需氧型生物有多数动植物等,厌氧型生物有破伤风杆菌、动物体内寄生虫等,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2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化学元素的种类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最基本元素是C ,基本元素是C,H,O,N,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Zn,Cu,B,Mo。不同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 大体相同,但其含量 相差很大 ,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元素的含量 不同。
    2.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C,H,O,N,P,S 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约占细胞总量的97%,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能组成多种多样的 化合物,能够影响生物体的 生命活动。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水
    水在细胞中含量最多,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叫结合水,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叫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是各种反应的介质,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能够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2.无机盐
    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酸碱平衡。
    3.糖类
    糖类主要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根据水解情况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4.脂质
    脂质主要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很多脂质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
    5.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由C,H,O,N 4种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氨基酸分子的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叫做肽键,表示为 -NH-CO-。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每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具有以下多种重要功能: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催化、运输、调节和免疫。
    6.核酸
    核酸由C,H,O,N,P 等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根据核酸中所含五碳糖的种类不同,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和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3
    生命的结构基础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可以流动。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两种,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于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细胞质
    (1)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具有两层膜。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具有两层膜。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内质网是由膜结构连成的网状物,分为粗面型内质网和滑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和脂类,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4)核糖体分布于粗面型内质网上和细胞质基质中。
    (5)高尔基体具有扁平囊和小泡,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构成,与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表面有液泡膜,内有细胞液,含有多种成分,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
    3.细胞核
    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增殖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周期的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从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3.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间期主要特点是染色体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每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中的染色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末期:两份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以后,染色体解开螺旋成染色质,纺锤丝逐渐消失,核膜和核仁重现;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细胞板,并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
    4.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心粒倍增成两组:分裂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在其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三、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1.细胞的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而且是稳定的,一般是不可逆的。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因此,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的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因为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2.细胞的癌变
    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作用,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而发生癌变。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与正常细胞相比,它有一些独具的特征:(1)能够无线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
    3.细胞的衰老
    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是:(1)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2)有些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4)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