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


    高一生物是高中阶段的期初知识,高中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运用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高中生物学的课程目标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在反应的任何一瞬间反应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高一生物知识点小结归纳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四、细胞膜的制备
    1、选材:人或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没有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
    其他材料: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浓度。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涨破,使细胞膜内的物质流出来,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3、方法和步骤
    ⑴将红细胞稀释液制成装片。
    ⑵在高倍镜下观察,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⑶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最后导致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⑷利用离心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概念:
    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性别类型:
    _Y型:__雌性_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ZW型:ZZ雄性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二、_Y型性别决定方式:
    _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__),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_Y)。减数__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_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_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_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_Y雌性:n-1对常染色体+__
    性比:一般1:1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_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女
    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患,父必患。
    母患,子必患。
    (2)伴_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男
    ②连续发病
    ③子患,母必患
    父患,女必患
    (3)伴Y遗传的特点:
    传男不传女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_隐: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
    伴_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4)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四、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4、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