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知识点相关内容推荐↓↓↓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提纲总结
    生物七年级上册提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
    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
    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1)城市规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是因为气候更凉爽)。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温带、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两江交汇处,过河点,河口)。
    (二)社会经济方面
    1、资源:克拉玛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铁)、约翰内斯堡(黄金)。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1)特点:①起步早,②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城市土地租金高。
    ③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④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土地租金低。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特点:
    ①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
    ②城市化水平低,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2)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3)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堵塞,
    ③住房紧张,
    ④就业困难,
    ⑤社会治安混乱。
    3、解决措施: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立“生态城市”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高中地理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灌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集约化农业)。
    ③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3)主要特点及原因:
    ①小农经营。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原因: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③机械化水平低。原因: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原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⑤科技水平低。原因: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广阔,地广人稀(大规模经营的可能)。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③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3、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阿根廷、美国——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羊。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植被:植被稀疏,不适合种植业,只能放牧牲畜。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距海港近。
    (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
    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
    (5)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专业化程度高;
    ③商品率高。
    4、乳畜业:
    (1)分布: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附近。
    (2)区位条件:(以西欧为例)
    ①气候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牧草生长。
    ②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广阔。
    (3)特点:
    ①商品率高;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集约化程度高。
    5、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是放牧的闲时。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6、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1)迁移农业:包括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和游牧业,分布在某些较原始的落后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有所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恶化。
    (2)种植园业:种植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橡胶等。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的影响:
    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
    ②人工培育良种;
    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
    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2、对土壤的影响:
    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
    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
    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
    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
    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
    (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
    (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业布局中的环境因素:
    ①风向,分为三种情况: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位于居民区主导风的下风向、季风对吹风向的垂直方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②水源:有水污染应的位于居民区的下游,生产中对水质要求高的应位于居民区的上游。
    ③离城市距离:有污染的不能在城区内,有大气污染的应位于城市热力环流圈以外。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
    (1)原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原料产地。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2)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消耗大量能源。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3)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4)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投入大量劳动力。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5)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微电子)、精密仪器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联系:①生产上的联系。②空间上的联系。③信息上的联系。
    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
    (2)工业分散的两种类型:
    ①产品轻、小、价格贵,
    ②产品极其复杂,如飞机。
    (2)工业分散的条件: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
    三、主要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
    (1)概况:
    ①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②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④兴盛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
    ⑤特点:生产规模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2)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3)鲁尔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
    (4)鲁尔区整治措施: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拓展交通。
    ④发展科技。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工业小区
    (1)生产特点:
    ①以中小型企业、轻工业为主。
    ②生产过程分散。
    ③资本集中程度低。
    ④分散在农村或小城镇。
    (2)生产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3、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
    (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高。
    ②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硅谷”区位条件:
    ①位置优越。
    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③有高等院校。
    ④交通便利。
    ⑤军事订货(美国特有)。
    中国地理常识总结
    1、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2、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3、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4、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5、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7、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地势西高东低。
    8、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16、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1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
    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
    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尼泊尔、锡金、印度、不丹。
    25、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26、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7、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
    28、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
    29、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0、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31、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2、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33、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陕西省,是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所以称“秦”或“陕”。
    34、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称长安),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都”。
    35、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6、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37、因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所以河北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
    38、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郑州,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遣址。
    39、辽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
    40、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
    41、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
    4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43、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
    44、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46、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左图为西藏布达拉宫。
    47、同缅甸、老挝、越南相邻的中国西南边疆省份是云南省,简称“滇”或“云”。
    48、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49、“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
    50、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地理应该怎么学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二、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背的方法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顺口溜等,比如记忆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第五、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辅助。地理的学习脱离图来说话那是很难走远的,多看大、小地图,注意不同类别的图,河流、山脉、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脑中有图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地理离开了图,那知识点基本也就没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图,比如描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图,然后根据图填写发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内主要地形区等。
    第六、我做题实战,是骡子是马,到题目上见。题目浩如烟海,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薄弱环节所设计的题目,做题当中一定要独立完成,切忌翻书抄袭等,自欺欺人害得还是自己啊!老师讲解完题目后要学会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呢?是粗心大意还是真有知识漏洞存在呢?粗心大意失荆州,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再犯此低级的错误!真有漏洞的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总结整理,比如某地的农业发展条件,那就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类,自然条件又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力等,如果答题丢了某一点,要在笔记本上有所体现,后不再犯。
    第七、自己要经常我做阶段性总结,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周考或者月考等考试结束后,要针对自己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所总结,分析一下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从而进行调节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