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


    学习不是学给别人看的,只是你自己的东西,为了更好的充实自己而已。我们掌握了知识,相当于提升了自我素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1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2、接触面不光滑;
    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2、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1、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2、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2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如摄氏温度用t表示:t=25℃
    (b)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t+273)K。0K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F=5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4)待液面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及不能离开待测物)。
    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3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
    (2)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1023mol-1
    2.分子热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二、内能
    1.分子平均动能
    (1)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
    三、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
    (4)绝对零度(0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