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欢迎查阅!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总结整理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倾斜静止时也叫处于平衡状态 )
    2.杠杆平衡条件:
    F1L1= F 2L2 或者 F 1/F 2= L 2/ L 1
    3.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
    L1> L 2→F1< F 2 省力费距离
    ②L1< L 2 →F1> F 2 费力省距离 ③L1= L 2→F1= F 2不省(费)力不省(费)距离。
    没有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注:⑴判定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或者做杠杆平衡类问题时,都要通过杠杆的力臂来判定。
    为了掌握力臂的关系,最好 先画出杠杆示意图 ,在图中把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表示出来,便于判定。
    ⑵力臂画法口诀: 一找点 (支点) 二画线(力的作用线, 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三作垂线段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是力臂。
    ⑶最小动力的求法:
    ① 先求最大动力臂: a:动力作用点确定了,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长即为最大动力臂;
    b 动力作用点没有确定时,应看杠杆哪一点离支点最远,则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
    大动力臂。
    ② 再画最小动力:过动力作用点作最大动力臂的垂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力的方向。
    4.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①定义: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5.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S=n h 或 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绳子固定端)“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6.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
    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 但人类仍然使用, 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 (滑轮组、斜面)或者可以省距离(钓鱼竿)、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
    们所做的功( F 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G h)
    7.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公式:P=W/t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
    5、推导公式:P=Fυ;
    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
    8.机械效率(
    η):⑴有用功( W 有):人们需要做的功,也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人们 需要且必须做的功。⑵额外功( W额):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 的功(主要是克服机械本身的重力和摩擦力而做的功) ⑶总功(W总): W有与 W额的和。 ⑷η= W 有/ W 总×100%<1
    9.竖直方向:
    F=1/n G 总=1/n (G 物+G 动) S=n h
    η= W 有/ W 总× 100%=G物 h/FS ×100%=G物/n F × 100% <1
    10.水平方向
    F=1/n f S 绳=n S 物
    η= W 有/ W 总× 100%= f S 物/F S 绳× 100%= f/n F ×100%<1
    ⑴解滑轮组问题的步骤为:①先找出绳子段数 n②再根据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③根据一、一对应关系代入数据即可
    ⑵ W有指我们的目的者,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须克服的功;⑶ W 总指能量的提供者, 滑轮组要想运动起来的能量是 一定是有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提供的。
    11.η=W有/
    W 总× 100%= W有/ W 有+ W 额 × 100%
    =G物 h/ G 物 h+G动 h = G 物/ G 物+G 动(由此可知动滑轮越轻, η越大)
    = G 物+(G动-G 动) /G 物+G 动=1-G 动/G 物+G动(由此可知物重越重, η越大)
    η= W 有/ W 有+ W 额×100% (由此可知, f 越小, W额越小, η越大)
    即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具有可变性 , 反之可以减小机械效率 (在选择题中别忘记控制变量 )。
    12.机械效率永远小于
    1(理想机械可以等于 1);机械效率和功率无关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总结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物理初二下册知识总结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