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2021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2021,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1
    1.(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基础知识
    ⑴.什么是加酶洗衣粉?
    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⑵.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哪些?
    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⑶.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哪些酶制剂?
    有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⑷.碱性蛋白酶有什么作用?
    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肽,使污迹从衣物上
    脱落。
    ⑸.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酶制剂的活性,使加酶洗衣粉失效?怎样解决这一难题?
    温度、酸碱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耐酸碱、耐高温耐受表面活性剂的酶,并用特殊化学物质将酶包裹。
    小资料:普通洗衣粉与加酶洗衣粉的区别
    普通洗衣粉含磷,含磷污水可能导致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污染;
    加酶洗衣粉减少了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2.(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设计
    ⑴.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包括哪些问题?
    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是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果?
    三是添加不同种类的酶的洗衣粉,其洗涤效果有哪些区别?
    ⑵.如何有效地控制变量?
    尽管实验有所不同,但是控制变量的思路是一致的。
    ①.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实验中
    自变量是洗衣粉的种类(即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
    控制变量是衣物的材质、污物的种类、污物的面积、污物的存留时间、洗衣粉的用量、
    水温、PH、洗涤时间等都要相同;
    ②.探究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是温度实验中
    自变量是温度;
    控制变量是衣物的材质、污物的种类、污物的面积、污物的存留时间、洗衣粉的用量、PH、
    洗涤时间等都要相同;
    ③.探究添加不同种类的酶的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中
    自变量是加酶的种类;
    控制变量是衣物的材质、污物的种类、污物的面积、污物的存留时间、洗衣粉的用量、PH、
    洗涤时间等都要相同;
    ⑶.(如何)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
    ①.考虑洗涤效果;
    ②.考虑衣物的承受能力、洗涤成本。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2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2、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3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4
    名词:
    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语句: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5
    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
    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
    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
    (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
    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7、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