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单元知识点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指数函数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1.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有关系:
    注:两个非零同号的实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G2=ab是a,G,b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an=a1.q’(n-1)(其中首项是a1,公比是q)
    an=Sn-S(n-1)(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1.q’n)/(1-q)(q≠1)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na1
    3.等比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an=a1=s1(n=1)
    an=sn-s(n-1)(n≥2)
    4.等比数列性质
    (1)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q、r、p成等比数列,则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指数幂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5)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
    (6)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7)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高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归纳
    认真听课做笔记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当然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的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科学的记笔记可以提高45分钟课堂效益。
    把握教材去理解
    要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高一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提高思维敏捷力
    如果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那是一种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避免遗留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抓住,遗留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