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021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
    【概念】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认识米】
    (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厘米】
    (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画线段】
    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数学学习应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如何使两者互相配合、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和综合的效力这是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接受学习,不论是听系统的讲授,还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出的教材,都不涉及任何的独立发现。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非只是单纯的接受,他们总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如定理是如何发现或产生的,证明的思路是怎样想出来的,中间要攻破哪几个关键的地方。许多数学家都十分强调“应该不只胀到书面上,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在进行接受学习时,还要增添某些发现学习的万分,从中学习创造、发明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接受上。
    发现学习,是依靠自己对所提供的材料或问题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独立地了现的解决某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在解决问题时,要真正理解问题中所涉及的要领、原理、公式、定理和法则,懂得每步操作的意义,以及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目的等。解决问题,总需要联想以往学习过和知识与方法,一时回忆不起来的,还要重新复习,以求进一步理解的应用。有是遇到困难问题,甚至还在查看参考书或请教老师者能解决。可见,这期间也穿插着接受学习。
    数学学习既需要接受学习,以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财富,也需要发现学习,以利于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因此,学习要根据自身的年龄、学习能力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学好数学的三大法宝正确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的学习精神便是学好数学的三大法宝。
    所谓正确的思维方式,通俗点讲就是同学们平时说的解题思路,很多学生抱怨道一看到数学题就完全没有思路,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首先课堂上要紧随老师思路,特别是在老师讲解习题时,不要仅仅把精力放在最后的结果上,更应该注重老师讲解的过程和思维的切入点。其次应该勤于思维训练,比如说课后进行相似习题的思考,这里切忌照葫芦画瓢,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思路从头来一边。最后还应积极的参与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其实与同学讨论甚至争论都是帮助你不断完善思维方式的有效手段,在讨论中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点,积累同一问题的多个思维角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在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可能会成为你一生中许多事情成败的决定因素。笔记是否记录详实,卷面是否书写工整,课后是否及时复习等等,都是是否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有些同学会说,课堂上的知识当时都明白了,为什么还要记笔记呢?请注意当时明白并不代表以后明白,笔记是为了今后复习时有案可查。还有一些同学会说,复习时再向其他同学借不就好了,殊不知每个同学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侧重点,甚至是自己标注的特殊符号,这些并不一定是你的侧重点,同时你也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归纳总结能力的机会。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这完全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体会,关键在于将学习变成一种有规律,可持久的习惯,然后乐在其中。
    刻苦的学习精神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时间的累加,其实它真正表达的是一种不懈的精神。对于自己没有理解清楚,没有彻底掌握的地方是否马虎应付,还是不停钻研直到弄透?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是否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计算练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1=2同学们都可以非常迅速的回答,但95+36=?能很快给出答案吗?其实这并不是因为1+1简单,而是因为这个结论已经熟于心中,无需计算。因此,只要每个同学可以树立合理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最终是可以实现的,甚至是别人称为“奇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