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差应该怎么办


    小学六年级数学差怎么办?提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客观上它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象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差怎么办,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六年级数学差怎么办
    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六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知识遗忘、缺陷较多,知识的综合更成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六年级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妙药。只有这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一下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不管是哪种版本,编者在编排新知的巩固练习中处处渗透着对旧知的巩固。如在分数四则运算的几个章节里,就安排了“归一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平均数应用题”等旧知的复习。如果在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抓细抓实,采取“讲一题、带一串”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适时地对学生知识的缺陷和遗忘进行补救,对最后的总复习定将会起到巨大的缓冲作用,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将随着平时的复习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稳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分析学情,重抓后进生的辅补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学的轻松,教师在上课时,要尽量把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备课时想到中、下层学生是否能听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中,学生不会的少了,教师的辅导工作就会轻松许多,辅导学困生的时间就会多一些,这样才能使大多数学生进步。至于后进生的成绩的提高,光靠教师在课堂上有辅导是不够的,重点应该是课外的辅导,在辅导之前一定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愿意来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快,学得好。
    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学生以前旧知识的辅补,在辅补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分类,同时还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计划地进行,不能看到学生不会的多了,就心急、心烦、生气,这样不利于辅补。同时,教师在的时候对知识要进行分类,要有的放矢,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去解决,解决的问题多了,学生不会的问题就减少,学习有了进步,学生就爱学,成绩方能提高。
    2培养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找一找身边圆形的物体,然后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并剪下来,教师拿着这个圆,提问:“你已经知道了圆的哪些知识?”学生有的说:“我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圆,如车轮、碗口、钟表等。”有的说:“圆有大小。”教师进一步引导:“圆中还有哪些知识?你能不能用手上的材料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从中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独立探究,生动地探索新知,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自由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例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新数和原数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动脑思考后概括出的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还从中挖掘了学生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3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哪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显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制定的教学活动来学习,由于贪玩的天性使然,小学生都希望快速的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然后去玩耍,这样就导致了小学生在面对教师的指导时,总是会想出一些便捷却不正确的方法去完成任务,并且这种偏离和违背现象十分严重。长此以往,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心血,自己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少学生不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一开始便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起他们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力的学习情境,将书本上的问题换成一种简单明了的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可以问他们陪父母去买菜要走多远,走多上时间,菜市场的蔬菜有哪些种类等等。而且教师可以迎合他们好动、好奇、好玩的天性,适当的设置游戏,寓教于乐,是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由此提高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知识获取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学习、愉快接受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参与者。然而人都有惰性,尤其是对于贪玩的小学生而言,要让他们主动的去探索更是不容易,所以这就依赖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了。
    教师可以利用学具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小学生天性好玩,把学具引入教学,很快就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将教材内容直观、具体地呈现给他们,这样就不断地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图形的时候可以发给他们一套七巧板,让他们自己拼出不同的形状,他们会在自己动手拼凑的同时记住七巧板上原有的各种图形的特征。
    4在小学数学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害怕因学习上的失误,而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和老师指责,他们在崇拜老师、热爱同学的同时,更期望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愉悦基于学生身心的安全,源于个体为群体的接纳、信任,得于别人的赞同和成功的体验。
    对学生的关怀、人格的尊重、学习的严格要求融入到对学生每一种爱的行为之中,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让这种温馨的情感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有一种如拂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只有当安全、信任的情感在师生心间流淌,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变得轻松,彼此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学生敢于向老师、向同学质疑,达到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思与思的晤对。
    如:教学《3 的倍数特征》时,甲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的“2、5的倍数的特征”知识经验作出了猜测:个位上的数字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虽然这一猜测是错误的,但教师在此并未作出评价,而是给了1、2、3、4这四个数字卡片进行小组合作:用卡片上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后计算这些数是不是3 的倍数,再相互交流计算后的发现。
    学生在经历知识产生、形成过程之中自省自悟,最终否定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大胆地再次猜测;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就是3 的倍数。虽然甲学生表达的是自己内心错误的猜测,但教师为其巧妙地营造了安全的心理场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学生活动就会更自觉、更主动,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能动性的最高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就能用真情叩开学生的那一扇扇心门,用热情去鼓舞学生的那一颗颗求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