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的知识点分析


    课上的45分钟,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把握,无论做题目,还是做复习。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是必要的,学习就是不要拍出丑,不要怕答错,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你改正的,我们要的是勇敢。小编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的知识点分析,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的知识点分析1
    1、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二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的知识点分析2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同化力、融合力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对较封闭较隔绝,受外敌侵略的影响小。
    ●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冲击。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说服力。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自夏商时期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怎么样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①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②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高二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的知识点分析3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_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1)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3)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4)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一)政治生活中的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
    (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最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