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考点知识点总结


    数学是考试的重点考察科目,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方法的掌握,需要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同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上册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
    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高V=Sh
    6、棱锥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h(S1+S2+4S0)/6
    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r-底半径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
    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
    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
    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一)两角和差公式(写的都要记)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二)用以上公式可推出下列二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上面这个余弦的很重要)
    sin2A=2sinA.cosA
    三)半角的只需记住这个: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四)用二倍角中的余弦可推出降幂公式
    (sinA)^2=(1-cos2A)/2
    (cosA)^2=(1+cos2A)/2
    五)用以上降幂公式可推出以下常用的化简公式
    1-cosA=sin^(A/2).2
    1-sinA=cos^(A/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