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概括


    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载体。并且,地图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地理知识。我们通过地理图像图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许多的地理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概括,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概括1
    1.能源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
    ①人均资源量少;
    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
    ③单位产值能耗高;
    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
    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③“三废”的治理:
    ①废渣:回收再利用;
    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③废水:沉淀净化。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概括2
    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概括3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共同决定的。[记忆
    ]
    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6
    人口增长模式由、(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
    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倡导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AB住宅付租能力BC工业付租能力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