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做艾灸的好处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这个时候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上方,白昼最长,阳气最盛。很多人喜欢这个时间做艾灸,那么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至做艾灸的好处,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夏至相关内容推荐↓↓↓
    夏至八大传统民间风俗
    夏至诗词精选10篇附译文
    夏至是夏天到了还是结束了
    夏至唯美祝福语句子100句
    夏至做艾灸的好处
    夏至前后几天都是艾灸的好时机,借助天时,祛除体内寒湿,强身健体。
    艾灸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养生保健法,战国时的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明艾灸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很普遍了。之后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艾灸一直陪伴在老百姓身边。这几年国民对传统养生方法的追捧使得艾灸重新回到大家的身边。
    艾灸好处
    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排除湿寒、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延年益寿等作用。不仅能够养生保健、预防疾病,还能促进康复和治疗疾病,古人说过:“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明朝的李梴在《医学入门》里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唐朝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说过:“艾火可以灸百病,杀鬼邪。”艾灸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养生保健法。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陈艾好于新艾
    艾草最好为农历5月份向阳处生长的。在农村,一到端午节,妇女都到野外采艾草,这个时候的艾草最有药力。相对于新艾草来说,艾灸最好用陈艾,陈艾比较温和,新艾会有灼烧感。李时珍说: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所以去购买的时候,商家一般都告诉这是三年或者五年陈艾,但是年岁太久也不行,挥发油会丧失,药力也就变小,也不再柔软。
    艾灸顺序
    常规顺序是“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先灸头、面、躯干部后灸四肢部,或先灸头面与胸部后灸腹部和下肢部,可以达到阴升阳降,水升火下,水火既济的作用。初灸者刺激量宜先小后大,以便逐渐适应。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作为保健,不必太过拘泥。
    夏至常用保健穴
    夏至常用保健穴,主要是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强壮穴。
    大椎穴
    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具有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效。
    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等功效。
    神阙(脐中)
    在脐窝正中。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等功效。
    关元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气海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在肚脐与关元正中间。具有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功效。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等功效。
    这几个穴自己都能灸到,而且很重要。日常不妨多灸灸。
    艾灸注意事项
    1.有些地方最好不要灸:面部,以免留下疤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
    2.要专心灸,注意防火。特别是不能一不留神烫伤自己。也不要把衣服等烧着了。
    3.注意保暖和防暑。不能一遍灸一遍对着空调吹,也不要太封闭了,烟大对眼睛不好,夏天太热,防止中暑。
    4.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5.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精神病或者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6.初次使用灸,要注意掌握好量,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以防上火。
    7.灸完不要立即洗澡。灸前或后喝点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