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


    学习其实很简单,每天把每科所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要求背诵的内容必须当天会背诵,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试着做做明天的题,不会做的题的知识点明天上课时要特别注意听老师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一地理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1
    (一)昼夜交替
    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高一地理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2
    1、混合农业是同时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就是一个以小麦种植和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区。主要特点:
    ①自身可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
    ②时间利用效率高;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特征:
    ①属于劳力密集型农业;
    ②以小农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较低;
    ④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日本除外);
    ⑤水利工程量大(需要政府投资,治理水旱灾害)。
    3、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均以家庭经营为主),另外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分布(以国营为主)。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典型的商品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商品率率高。
    高一地理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3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
    (4)战略意义
    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南昆铁路穿越在西南边疆,在战时对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不可忽视。
    公路建设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快的原因: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我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运输的需求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的宽裕,高速公路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高速通畅的道路为公路运输带来活力
    布局原则:
    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节约运营时间。
    省道: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居民生活需要。
    公路大桥的区位因素:
    典型地区: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渤海湾大桥等。
    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公路网;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加强一体化;缓解过江(海)的运输压力;有利于两地人员、经济、贸易物资的交流;有利于缩短两地交通路线的长度,节约运输时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和我省高速公路网建设(润杨大桥、苏通大桥、崇海大桥建设、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南京—西安铁路)
    问题和困难:我省人多地少,占用大量良田,拆迁量大,易引发大量社会矛盾;河流众多,修桥量大。沿线地区噪音污染,影响村民出行。
    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工程量小;经济发达,建设资金充裕;沿线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经济效益高
    意义:接应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呼应浦东开发,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长三角城市带的形成,加强城际联系和协调发展,促进苏北及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加强苏北苏南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加快苏南产业结构升级和苏北工业化进程,缩小苏北苏南差距。
    港口的建设(上海、纽约等)
    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置适中,位于欧洲西部的中部。
    自然区位: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中欧、中亚、东亚等地;以鹿特丹为依托。
    如果是上海港的区位因素还需要说明不利因素: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目前泥沙淤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区位因素:
    ①地形有适当的坡度,以保证排水。
    ②地面平坦开阔,以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降。
    ③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④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相连接。
    ⑤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以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
    ⑥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的地区等。
    ⑦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量大。
    城市交通
    布局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保护环境等
    城市内部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高速公路;地铁;水运;轻轨铁路;
    保持城市交通畅通措施: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拓展城市道路;建设立交桥;将过境干道与城市道路分离;控制货车进入市区;鼓励市民乘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发展等。
    三峡工程
    意义: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航运;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环境效益:
    防洪;防治血吸虫病;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
    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长江上游的通航能力;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生态问题:
    淹没土地、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影响物种生存;增加蚊虫孳生
    对长江三角洲影响:
    不利影响:长江三角洲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长江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
    有利影响:
    河口淤泥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泥沙减少,枯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