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二化学科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一定要记住,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拖拉,否则问题积累的多了,就懒得去解决了。要积极的去面对,也是要积极的去学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化学科的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高二化学科的必背知识点总结1
    1、SO2能作漂白剂。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O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浑浊的物质:
    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包括:
    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
    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凝聚,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AlO2-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当然,若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4、浓硫酸的作用:
    ①浓硫酸与Cu反应——强氧化性、酸性②实验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脱水性
    ③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剂、吸水剂④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⑤蔗糖中倒入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吸水性
    ⑥胆矾中加浓硫酸——吸水性
    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麦芽糖(均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显_的物质:Al、Al2O3、Al(OH)3
    ②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NH4)2S等。
    ③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题目不指定强碱是NaOH,则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气体: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温下不能共存的气体: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气体: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和SO2,但两者同时使用时漂白效果减弱。检验Cl2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Cl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关于高二化学科的必背知识点总结2
    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_氧化物(Al2O3)、_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_氧化物或_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_、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20.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物质的沸点。
    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关于高二化学科的必背知识点总结3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