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园地育儿知识有哪些


    家长如何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就需要您多和幼儿园家长们沟通,了解您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培养,针对孩子的实际进行有目的的教育。那么你知道家长园地育儿知识有哪些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目录
    家长园地育儿知识有哪些
    父母应该掌握的三个育儿知识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家长园地育儿知识有哪些
    1:家长教育
    家长如何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就需要您多和幼儿园家长们沟通,了解您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培养,针对孩子的实际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在自信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要让幼儿社会性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首先家长们要尊敬、信任幼儿,充分培养、锻炼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发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儿无论每学做一件事情,家长们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行,特别对于大多数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孩子来说,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胜任的活动任务,让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2、在平等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幼儿的兴趣在于游戏之中,尤其是自由选择的游戏。针对这一点,家长们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一种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参与游戏。在活动中,家长们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幼儿,不事告诉幼儿干什么,而让幼儿在活动前学会事先计划,家长们要引导、鼓励幼儿多判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
    3、在鼓励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幼儿有上进心,表现欲强,希望得到家长们的表扬。家长们应正确引导,恰当鼓励,让幼儿良好的表现欲望得以充分发挥,巩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克服缺点,为自己,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培养其做事能力的强大支力。幼儿有些微进步,我就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投以赞许的目光。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家长们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要求孩子去适应一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在大班阶段家长就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如:
    1.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
    2、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大班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3、有意注意。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往意很有益。
    4、生活规律化。从现在开始,家长应培养孩子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使孩子将来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律。
    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家的玩具收起来,更不需要让孩子进学前班,而应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2:宝宝吃醋好处多
    醋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料。众所周知,醋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宝宝们柔弱的胃能受得了酸酸的醋吗?什么时候给宝宝吃醋,怎么样给宝宝吃醋,作为妈妈的你,真的懂得其中奥妙吗?夏天的闷热有时候会让宝宝们胃口尽失,吃一些凉爽、带酸味的米斗理可以激起宝宝的食欲。
    增进食欲
    醋能刺傲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可增进食欲。夏季里,天气炎热,孩子常会没食欲,这时,如果在为孩子做菜时添加一些香醋、米醋等佐料,就可以使孩子的胃酸变浓增多,起到生津开胃、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的作用,进而增强孩子的食欲。
    吸收维生素C
    醋中的醋酸会刺激这种细胞,让其大量吸收维生素C。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只要稍加烹饪便会破坏维生素的物质结构,使其难以为人体所吸收和利用。不过,假如家长在烹饪时添加一小匙食醋,蔬菜中的维生素C就会被有效地保护起来,同时,蔬菜中的微量元素还会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有利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
    在给宝宝炒肉或炖肉吃时,适量加入一些食用醋,会使骨质中的碘、钙、磷等营养物质都最大限度地释解出来,融入汤水中,便于人体比较完全地吸收和利用。儿童正处于长身体和长身高的特殊时期,对钙质的需求量较大。
    在做骨头汤、鱼头汤时,适量添加一些醋于汤水中,不仅可以让骨质软化,还会使骨头里面的钙大量溶解在汤水中,易于被孩子的身体进一步消化分解。烹饪时放醋和不放醋相比,放醋的菜可提高人体营养吸收率70%。
    杀灭病菌
    食醋中的醋酸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种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尤其在本地细菌和病毒类疾病流行的时候,家长在做菜、拌凉菜时添加适量的香醋,既可以为孩子开胃增食,又可以杀灭孩子身体中的病菌,岂不是“一石两鸟”?
    既然孩子吃醋是这么的好,父母们不妨在饮食中有意多添加一些醋,让孩子在炎热的夏季里食欲依旧,受益最多的就是那些孩子们了。让孩子多吃些醋,孩子就会在“醋缸”中被“泡制”长大,身体一定很棒哦!醋酸饮料是一种口感呈酸性,在体内代谢后成碱性,有中和鱼、肉、蛋、米、面等呈酸性食品的功能性碱性饮料。
    3:孩子厌食要怎么办
    孩子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医学上称之为“厌食”。引起厌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如患肝炎、肾炎、拘楼病、肠寄生虫病、贫血、缺锌等都会影响食欲,造成厌食。二是受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刺激的影响。如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经常吃大量巧克力、搪果、点心、冷饮、蜜钱、花生等零食,边吃饭边玩.吃饭不定时定量。又如气候炎热、湿度过高,也都可以影响神经调节和消化酶的活力而引起厌食。小儿情绪变化及生活无规律也能引起食欲减退。厌食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孩子获取的营养物质过少,就会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
    孩子发生厌食,应及早送医院检查,挽出发病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的,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是因为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那就应该从改善饮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着手。常见的厌食大多是由后一种原因引起的。因此,主要是父母要学会科学的喂养方法。
    儿童成长需要从食物中吸取多种营养成份,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物、矿物质和水等营养素。哪一种营养素缺乏都会影响健康。虽然各种食物中都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份,但没有哪一种食物能供给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孩子要吃多种多样的食物,身体才能健壮。父母要使孩子吃得好、吃得饱,就必须注意:
    (一)要注意喂饭的方法。既不能用惩罚和威胁来强迫,也不能用许愿来引诱孩子吃饭。同时,要防止各种干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要在孩子吃饭时表现出自己的焦虑。当孩子发现不吃饭能引起家长的不安时,他会因此讨价还价要挟家长。这不仅对饮食无益,而且会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和性格。
    (二)要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饭菜要经常变换花样,咸食、甜食、粗粮、细粮交替着吃。如果孩子不肯吃某一种菜时,不要强勉,可过儿天再让他吃。吃的时候可把少量的菜放在别的食品下面,边吃边鼓励孩子,使他对此感兴趣。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其实孩子并不懂,听家长说不好吃,他也就不吃了。
    (三)吃饭要定时定最。吃饭时间不宜拖得太长,每顿饭不要超过半个小时,时间长了易分散精力。两顿饭的间隔也不要太近,以不少予三个小时为好。每顿饭也不宜吃得太饱,否则,消化不完,食欲也不会好。
    (四)饭桌上要保持轻松愉快的气氛。既不要说笑,使孩子过分兴奋,也不要在吃饭时斥责孩子的过失,影响孩子的食欲。
    (五)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的零食。过多吃零食会加重孩子的胃肠负担,使孩子的消化机能紊乱。这是造成孩子厌食的一个常见原因。
    <<<返回目录
    父母应该掌握的三个育儿知识
    首先,我们都知道态度决定一切。
    这句话在现实生活里经常被提起,尤其是在学习方面,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拿出学习的态度来。但是态度并不完全等于学习态度,孩子要培养的更是对生活的态度。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让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不被打垮。在当代社会中,成年人的压力来自很多方面,有些人为了逃避生活的压力做出了很多过激的事情。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在遇到生活的难题时,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们足够强大、足够勇敢,并且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那生活中的这些难题又算什么呢?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这不仅仅会给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还可以让孩子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其次,父母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夸奖自己,都喜欢别人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父母是小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的评价在小孩子心里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夸奖以后他们会很开心。孩子的闪光点有很多,比如:吃东西不浪费、关心小动物、尊重长辈等等,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重视,主动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表扬。适当的表扬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发展成为孩子做什么都表扬的话就不是一件好事了,这样极易导致孩子养成自负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根据孩子做的事情有理有据地对孩子进行表扬。
    最后,父母应该为孩子量身定制教育计划。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性格、习惯、爱好,所以家长朋友们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教育计划,而应该多去了解掌握自己孩子的习性,为孩子量身定制相应的教育计划。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习惯,就比如男孩子和女孩子,男孩子要更调皮大胆一些,喜欢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事情,这时候家长朋友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特点来教育孩子。而女孩子则比较温柔细心一点,家长对女孩子应该更加温柔一点,用温和婉转的方式去教育女孩子。总而言之,无论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家长们都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不要背道而驰,不然得到的结果不会是最好的。
    <<<返回目录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一、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子女“学会求知”
    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应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
    四、教育子女“学会自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飞翔,教育子女“全面发展”
    五、家庭教育需要创新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它需要每一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一个人来回答!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这道理就像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学生“减负”问题,我的看法是,学生“减负”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减负”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教师和父母要“增负”。一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父母不能再靠经验来教孩子,应该学习怎样做个称职的父母,怎样做个优秀的父母。
    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一种成功能够弥补家庭的失败,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家庭渎职,即使有再多的学校、社区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和劳动教养所,都将无济于事。
    六、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
    是否只有“坏”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谓的好孩子并不需要呢?在接触中我们发现,一些“好”孩子不敢将自己的问题袒露出来,他们不想因此破坏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他们活得很累。所以,很多的“好”孩子都成了两面派,表面上乐观快乐,内心深处却悲观孤独。
    然而,上述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了。有很多高学历的父母,总是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一个高中生曾在来信中说道:父亲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母亲是某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小家庭就给了她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她转入一所新的重点高中后,因为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家庭给她的压力,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然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直到高考前,她的恐惧达到了极点,最后她想到了自杀……幸运的是,这个女孩得救了,但女孩的父母仍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一直认为是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知恩图报。
    天下哪有生来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师,更需要好的父母!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每个父母重视的。
    七、我们该有什么样的孩子观
    教育的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种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近代以来,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曾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过程,我们的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念脉络中建立起来并逐步演变。
    民族国家本位的孩子观,与家族本位的孩子观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孩子是整体目标的手段。孩子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家族的利益,个体需求必须让位于整体需求。与这样的孩子观相适应,我国近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传统教育中教化式、被动式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观念和制度支配下,中国孩子的某些社会状况和问题一直遗留了下来。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些基本权利缺乏切实的保障,他们的一些基本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制度的保证,他们的心理品质养成、性格发展等需要,更为我们的教育所忽略。
    如今,社会急速变化的价值多元、信息开放的趋势,越来越个人化的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反衬出既有教育模式对孩子的独立、自由的人格、自主的能力以及自我责任感的培养等的不利。
    我们今天缺少的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只有当孩子的基本权利成为社会共识,并得到起码的制度保证,我们才能期望他们身心健康地面对社会、进入社会,并对社会承担起公民义务,对人类承担起道义和责任来。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