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和立夏、立秋、立冬一样,表示着一个季节的开始。也就是说,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春迎春鞭春的习俗由来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因之“劝农”是地方官以至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的工作,故有此庆典。
    此种风俗起源甚早,当初似无鞭之习俗,但以土塑牛的形式已经有了。《礼记·月令》:“出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由记载大致可知,除土牛之外,还要塑驭牛的农夫,驭牛农夫的位置与立春节令时间有很大关系,如立春在十二月十五左右,驭牛农人位置偏前,意思是说今年农事宜早;立春如在十二月底或正月初,农人位置则在中间,是说今年农事不缓不急;立春在正月十五左右,农人位置则在后面,意为今年农事较缓。由此可知,秦汉以前已有此俗。
    汉代,这个仪式在十二月举行,地址亦在城外。《后汉书· 礼仪志》:“季冬,立七牛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寒。”据《月令章句》解释:“是月之昏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故出其物形象,以示送达之,且以升阳也。”后来比较明确的位置是东郊,时间亦在立春前一日。《临潼县志》:“立春前一日,职官迎春于东郊。”《嘉泰会稽志》,“立春先一日,郡邑官僚,毕出迎春东郊。”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但据《东京梦华录》载,京都迎春似不出郊,而在皇宫之内,春牛亦由京城所在府县进奉,“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金盈之《醉翁谈录(三)》亦有类似记载:“立春,开封府土牛进入禁中。”
    为了配合这一庆典,街市上有卖小春牛的,还请来戏班子扮演农家乐,跳秧歌,百姓们扶老携幼来看热闹,场面非常壮观。据《皇城岁时杂记》载:等到鞭打春牛一毕,百姓们一拥而上,挤得象一堵墙,争抢春牛身身上之土。“相攘夺,以董毁伤身体者,岁岁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抢得牛身上“肉”者,其家当年养蚕会丰收。
    这土也可以治病;而抢到春牛角上的土,其家庄稼则会丰收。而预先放在牛肚子中的五谷粒拣回去以后放在仓库里,则预示今年五谷丰登。在立春、迎春的同时,民间亦有吃生萝卜、春饼等习俗,谓之“咬春”。乾隆《上书房消寒诗录》载有叶观国《咬春涛》:“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刂,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均玉匀。”
    此俗现基本不复存在,但一些少数民族尚有余绪:广西龙胜侗乡在立春那天,姑娘、小伙子们都要出去舞春牛,由人操纵着制作的春牛,做出各种牛的动作,旁边有扮演耕作的人。
    表演后,由一穿衫者扮卖春历的人。他唱道:“春牛来得早,阳春赛过草,要想地生宝,耕牛保护好。”舞春牛的青年男女即接唱:“多少代啰多少年,我和耕牛命相连,哪颗白米不粘我们的汗咧,哪滴浓酒不粘我们的趼?”舞罢春牛要给各家送春牛,祝福今年收成好。各家这一天都要把在外吃草的“浪牛”赶回来,用刚割的青草和米汤优待牛
    立春的风俗有哪些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3、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
    4、籍田礼
    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5、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6、鞭春牛
    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7、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
    8、咬春
    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老北京人讲究时令吃食,立春这天要吃春饼,吃春饼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盘的,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立春的含义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是开始的意思,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就从此开始了,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叫立春节,如果立春正好赶上正月初一,那就是岁朝春,百年难遇,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会好。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复苏,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