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科的特点表现为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其突出的工具是地图和图像图表,其突出的规律、原理是地理事象的分布和地理变化过程,地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中突出品质是批判性和战略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1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的半圆为昏线,以西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二)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高三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2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背景:
    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开发利用格局:
    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
    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
    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巨大(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我国天然气产品的短缺地区
    高三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3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