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补习知识点概括


    学好历史主要在于细和活。一是细,所以要强调记忆,要记得熟;二是活,要善于分析问题,善于知识迁移,善于从小处着眼发现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补习知识点概括,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历史补习知识点概括1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_”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_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_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一历史补习知识点概括2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一历史补习知识点概括3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