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夕节的意义是什么_七夕和情人节的区别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七夕节的意义是什么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七夕节的意义是什么:乞巧、祈愿
    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作为我国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目前能看到的文献记载来看,早在汉代就有了七夕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七夕巧果,在历年的七夕中已经成为一种恋人宣爱的方式。送恋人巧果,也成为表达彼此最好的方式。所以,七夕巧果也逐渐成为爱情的象征。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和情人节的区别
    七夕节是表达情人相聚意味,七月初七,表示两情相悦,但很内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惯用的隐喻表达方式,因而难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难以被现在躁动的一代所亲睐。七夕反映的是别离后相聚和初开情窦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怜,内容无非是对诗作画、赠帕送丝、望天感叹、祭拜求神等,女孩儿乞求女红巧手,感应王母娘娘给自己发配个好“牛郎”。七夕节赠送礼物不过是一丝一帕、一扇一画,讲究的自己亲手缝制、绣描、撰写、制作,其中的情意绵长而深远,且同样不乏浪漫。
    西方的“情人节”坦率、热情,有情人的情人节,明明白白告诉你,真真切切“I love you”;表现的是自然的流露,直接而露骨,非常顺应受到传统文化压抑很长一段时间的自然情感和欲望的流露和表达。情人节成为情人们相互赠与的情物就是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贵重首饰等。
    七夕究竟是情人节还是女儿节
    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形成于战国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根据秦简的记载,“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这则故事最早的版本就是一场悲剧:牛郎迎娶织女以后,两人大约一起生活了三年时间便被迫分离,导致牛郎独居。
    由秦至汉的四百年间,人们昂首遥望银河两岸的牛、女二星,感叹一对爱人永远的分离,不禁伤悲,为之舞咏。
    西晋覆灭后,原来北方的贵族逃亡江南,重新建立起新的政权,史称南方的宋、齐、梁、陈四朝为“南朝”。南朝人殷芸曾讲述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七夕节俗成型于唐、宋时期,唐代七夕节逐渐盛兴的一个注脚。唐时七夕,在拜祭牛、女二星的同时已开始向织女“乞巧”,这一兴起于皇宫之中的风俗很快被民间效仿。旧时男耕女织,女子的才德要通过针线活来体现,因此针线活又称女红。所谓“乞巧”,就是女子于七夕节向织女星祈祷,以求得女红方面的天赋。乞巧的方式有对月穿针、浮针观影、蜘蛛结网等等。穿针乞巧是对着月亮较量穿针引线的手艺,手艺高超者自然得巧;浮针观影则是将针或者草浮于碗中水面,观察投射在碗底的针影来占卜是否得巧;蜘蛛结网则通过观察蜘蛛是否在代表某位女子的器物或供品上结网来判断该她是否得巧。李商隐有诗云“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以祭祀为主题,祭祀的供品在庆典后则由众人分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节令美食。正月十五的元宵,清明节的青团,端午的粽子皆由此而来。随着乞巧节俗的流行,七夕节在饮食方面也开始跟进。
    除了乞巧以外,女子们在七夕还有染红指甲的习俗。宋代以后的七夕节还有了“乞子”的风俗。可见,以纪念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为基础的七夕时节,在唐宋时期融合了乞巧、乞美甚至乞子等内涵,由“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拜祷变成了群体性的公众节庆活动。而无论是乞巧、乞美还是乞子,实际上也都与旧时女子希望婚姻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有关。当代的七夕节俗,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重新强调“爱情”的内涵。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的由来是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妇女穿针乞巧的习俗,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被赋予了爱情的意义。
    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相识、相知、相爱,却因人仙有别,被王母娘娘棒打鸳鸯,让他们只能隔着银河遥遥相望,但是还好有喜鹊们,可以为他们搭建一座鹊桥,让他们在桥上相见。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所以便将这一天定为七夕。
    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而民间的少女们都希望能得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才有了“乞巧”这样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