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


    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最新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1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最新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2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后迁都燕京,改为中都。
    38、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9、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3、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4、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5、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的瓷都。
    46、南宋时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7、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最新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3
    1、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2)建立者:赵匡胤。(3)都城:汴京。
    (4)发展:北宋政权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2、契丹政权的.建立。
    (1)民族:契丹族。
    (2)时间:916年。
    (3)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4)建立者:耶律阿保机。(5)发展:契丹→辽。
    3、檀渊之盟。
    宋辽并立时期双方经常进行战争,1004年,辽军大举进军北宋,辽军前锋直指檀州,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
    在寇准的请求下,宋真宗抵达檀州,宋军士气大振,重挫辽军。
    次年,双方订立合约,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岁币”。史称檀渊之盟。
    最新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4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丝绸之路: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最新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5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
    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__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治:分封制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荒__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依据分封人员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军队、刑法—暴力手段礼仪教化—怀柔政策军队刑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1、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
    2、战国封建社会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统一孔子编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听天子命令,不尽义务,政令征伐自诸侯出。)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一、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首霸原因:
    政治经济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根本原因)
    策略手段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顺应民心。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东方大国,鱼盐之利,经济富庶)
    2、齐桓公完成霸业的标志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
    二、问鼎中原(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前632年——以少胜多(退避三舍)
    2、楚庄王称霸:邲之战前597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宋襄公称霸:彻底失败
    4、秦穆公称霸西方;吴越争霸江南
    三、合纵连横
    1、战国七雄三家分晋:赵、魏、韩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续用齐国号)楚、秦、燕
    2、七雄(名称,位置)
    3、合纵连横
    秦孝公即位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大的国家。
    的合纵家:秦国的张仪
    的连横家:魏国的公孙衍、苏秦
    四、如何看待春秋战国的争霸斗争
    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衰微。
    ②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
    ③诸侯国的实力增强。
    目的:
    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
    性质:
    “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五、春秋争霸战阵的影响
    消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1、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2、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从传统的铁器牛耕到制度变更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铁制工具和牛耕
    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普及
    意义: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千耦其耘——公作则迟
    个体农耕——分地则速
    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秦国——商鞅
    三、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战国时,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公作则迟,分田则速”
    (2)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相继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引进人才、富国强兵、变法图强
    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5、商鞅变法的作用(意义)
    政治上:废除了秦国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军事上: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经济上: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6、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直接的具体原因:a.秦孝公的支持。b.变法内容的适宜。c.商鞅策略的正确。d.人民的支持。
    (2)深层次的原因: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变革者个人的悲剧与变革成败不能混于一谈。
    7、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
    (1)变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坚持不懈。
    (2)变革需要勇气,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3)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能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