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的知识点分析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好比做数学题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样;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点,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地理问题,小编整理的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的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的知识点分析1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特征: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
    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4)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土壤肥沃④水源:灌溉条件好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②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面向国际市场④机械化水平高⑤科技水平高⑥政府鼓励扶持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4)措施:①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②围栏放牧,划区轮牧③开辟水源,种植饲料④改善交通条件
    5、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迁移农业
    某些原始部落地区
    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
    影响生物多样化;气候恶化
    乳畜业
    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周围等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响大;
    集约化程度高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动力(能源)工农业基础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的知识点分析2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1)人口规模过大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2)控制人口规模就是各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
    要转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要解决利用中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保护,已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协调四大关系
    ①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④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2)措施
    ①政府干预
    ②公共参与
    ③强化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的知识点分析3
    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