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如何分配时间


    语文其实是一门比较简单的学科,毕竟我们的母语就是中文。高考语文其实讲究的是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对时间的把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如何分配时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如何分配时间
    一、高考语文考前20分钟到达考场
    太迟了,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个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二、开考后前5分钟
    1。 发高考语文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
    2。 接到高考语文试卷,要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 接下来快速浏览高考语文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版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三、开考后前30分钟
    1。 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高考语文客观选择题前两题(3-5分钟),语言表达题需要5分钟。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
    高考语文文言文需要15-20分钟时间,选择题一定注意排除法,加大语境意识。翻译题要注重直译,逐字逐句落实。
    2。 高考语文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3。 做高考语文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既注意考点设置,又要凭借语感。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个预选答案,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
    4。 高考语文选择题每做一题,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切忌在选项上打,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这样会阻碍思维。
    5。 选择题全部做完后,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要注意:首先在所选答案的方框内一次性做好记号,如打小,或者涂黑点,并按题号再一一核对无误,然后一次性按要求规范填涂。
    四、开考后30-90分钟
    1。 高考语文第三题诗歌鉴赏,注意根据老师的指导读懂诗歌大意。然后读题、做题。时间大约6分钟。第四大题,名句填空最多4分钟。把这两题控制在10分钟之内。
    2。 第五、六主观题应力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3。 每年高考语文都实行网上阅卷,同学们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规范意识:
    一是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答题卡上不允许书写潦草,乱涂乱画;
    二是对号入座,按题号在规定的矩形框内作答。绝对不能张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动题号,这样会导致扫描无效,判分为零。
    三是要点分明,表述规范。主要是诗歌鉴赏与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些题型,一定要据分值设定要点,4分、6分题先观点后阐释。
    五、最后1个小时
    1。 高考语文作文时间要确保55分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立意,并列好提纲,然后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形成文字。
    2。 高考语文作文要力避扣分点:缺题扣2分,字数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或卷面脏乱扣分,不完篇扣分等。
    3。 网上阅卷,书写以清晰、整洁为原则。字不宜过小或大而潦草,或用力过轻;如有写错处,字数少可用橡皮擦,字数多最好用直尺在上面划一横线,不允许用其它方式夸大暴露问题。
    4。 留下3到5分钟做全卷的检查,不要轻易改动选择题答案。
    高考语文答题方法
    先说高考语文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高考语文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高考语文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高考语文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高考语文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
    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高考语文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