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00字


    想必大家都有听说过“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当舒适的环境麻痹了青蛙的警惕,在危险来临时,再逃离险境已来不及了。这告诉我们需时刻保持忧患的意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警世格言。其实,这句话是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的。
    不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举不胜举。譬如:越王勾践若不是在吴国受尽屈辱,他回国怎能卧薪尝胆呢?不卧薪尝胆,又怎会强盛起来而一举灭吴呢?中国女排如果不是在同世界强手对垒中受尽窝囊气,又怎会一跃而起创造出“五连冠”的奇迹呢?这些事实说明,人确实能在忧患中生存发展。
    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有条件的。这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命奋斗的精神。那么处在忧患之中,自会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样,有理想,有毅力,有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决不会走向死亡的坟墓。
    一个人,为忧患所困扰,不能挣脱忧患的泥潭,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极沉沦,不与劣境抗争,那么就不能在“忧患”之中求生。是“生”还是“亡”,关键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是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死”。
    时代前进了,人民正在向小康迈进,处在忧患之中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数的人处在顺境之中。在强调“忧患之中”求生的同时,也应当讲讲“在安乐之中求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那么,我们就能主宰“生”和“死”,就能把握成功的钥匙。
    有甲、乙、丙三个工厂,甲、乙两个厂都濒于倒闭,主管部门向甲、乙厂出示了黄牌。甲厂接到黄牌,干群一心,进行企业改革,大胆任用人才,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加强企业管理,结果,第一年扭亏为盈,第二年就获纯利10万元。而乙厂接到黄牌后,领导辞职,职工各自寻门路去了,终于闭门关厂了。乙厂并没有在忧患中求生。丙厂是个乡镇企业,原先固定资产只有3000元,工人8个。干了两年,其产品冲向了全省,年产值达21万,工人50人。第四年,全厂职工已有100多人了,年产值达百万元。现在,丙厂的产品已畅销亚洲了。丙厂越办越红火,并没有在顺境中却步。可见,“为”字是多么重要啊!历史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人,只要“为”,只要奋斗不息,就可以“弱变强”“强更强”;如果“不为”,坐等幸福或享清福,那么,“强”必转“弱”, “弱”则趋于“亡”。
    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还不能算作完美的警世之言。
    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生与死是一对相反数,都是好走极端,并没有严格界限,生应怎样生,才成为真正的生,死要如何死,才成其为真正的死,成了极限、边缘。
    人生在世,生于忧患,还是生于安乐,都是无从选择的,这是有非条件反射的内涵,先天性,而死于什么这是有条件的精髓,后天性,与个人主观意志有联系。
    我们不幸降临于忧患之中,空四壁,一贫如洗,但在你第一声啼泣划破空旷的屋脊时,你的生父母,如获至宝,从经济赤贫,精神空虚的最底层,登上了人生神圣的宝座,精神的宝库大发慈悲,就在这些忧患当中,说人们的共性,只有在以后的生活中,各自悟性不同,使各自与各自隔离,如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他们不幸生在社会大家庭忧患重重时期,而立志为改变和超越忧患于出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使整个忧患被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间。
    而当时的不法分子和投机取巧者,同样生活在忧患之中,但他们以为这才是他们的一方沃土,可以大捞一把,至少有大资本家、土豪劣绅的称号,成为历史中的庸人或是罪人,不是所有都能生乐忧患。
    如若侥幸来到安乐之中,一切都如人愿,要什么有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错了,也可以说未成人不受法律制裁,即使一味的一意孤行,总有一天会在狱中望月流下悔恨的泪,悲叹岁月短暂和天下的不公,但你更幸运悟性更高,你会悬崖勒马,以飞黄腾达来到刷新,不是所有都死于安乐,就因如此,才有亿万富翁李嘉诚艰苦创业的惊人事迹。
    忧患,有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安乐,有了贪污、行贿、受贿、铺张浪费的潇洒举动,忧患,也有糖衣炮弹的侵蚀,安乐,也有清正廉洁的告示。
    忧患与安乐是联体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才有明显的标准,才能使生和死成为极端,悟性不够,忧患也会促进死亡,安乐更易促进死亡,但也能重生,忧患中也不一定能生,安乐中也不一定都有死。
    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强弓劲弩,信臣精卒,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却不想在万千文人的惨叫声中,宫女嫔妃的歌舞声中,王公大臣的奉承声中,天下百姓的怨恨声中土崩瓦解。秦国,一个不可一世灭了六国,一个自诩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泱泱大国,在安享了十四年的所谓的太平后,成为了历史。
    当秦始皇兵强马壮的军队遍布六国时,他笑了,他认为自己是天下最最强大的,没有人能够打败他。此时的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可偏偏那些该死的文人,处处说他的不是,他愤怒了,于是,焚书坑儒,焚毁了多少人的梦想,坑害了多少人的幸福,再也没有人敢评论他了,但人们心里都窝着火。
    偌大的宫殿中,秦始皇一人独坐正中,四面美女翩翩起舞,歌声经久不息,他喝着酒,看着一个个浓妆艳抹,彩裙飘动的舞女,一脸的陶醉;宫殿外,士兵们仍在往土坑中推下一个又一个反对暴政的文人;火光仍在继续,烧红了半边天,一捆捆耗费了文人们一辈子心血的.竹简顿时化为灰烬秦始皇依旧沉醉在歌声舞姿中。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有这个必要吗?人都死了,宫殿建得再好也是徒劳,可怜的阿房宫最后还是被项羽付之一炬,惜哉,悲哉,整个秦始皇陵,工程浩大,数不清的兵马俑,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这又能怎么样?秦始皇死后,还不是成为一堆白骨,还能在地下享受吗?
    秦朝几百年的基业,在其最鼎盛时却在人民的反抗中不堪一击。秦始皇,这个秦朝最伟大的,甚至对中国的日后都作出巨大贡献的统治者为何让自己拼了一辈子换来的基业付之东流,这使我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多年的沙场征战,使秦始皇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统治全中国的君主。在战争中,他顽强不屈,有勇有谋,带领秦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那时的秦国是坚不可摧的。而统一了中国以后呢?焚书坑儒,就为了一时的美名;征丁无数,就为了生前死后的虚荣;沉溺于声色,更加快了秦朝的堕落。人们心中窝着的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秦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翻开历史的长卷,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无比强大的朝代掀起尘土冲我咆哮着,却又带着哀怨慢慢远去。
    遥想始皇当年,君临天下,意气风发,自比三皇五帝,以为万世千秋都在掌握;修长城,建丽陵,阿房宫雄伟至及。可惜,秦朝二世即覆,阿房火数日不熄。
    这不就是安乐的好处吗?
    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如此看来,自古英雄不都是多磨砺的吗?周文王坐牢成《周易》,孔子仕途失意作《春秋》,屈原流放时创《离骚》,左丘失明后着《国语》,韩非子囚秦写《说难》,司马迁遭宫刑完《史记》。纵观千古,有几个伟人又不是“苦命人”?
    于是,孟子又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欧阳修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莫不是这个道理?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在内心受到困扰,思虑阻塞以后才能奋起;憔悴枯槁之色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被人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像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纵观千古,哪一个朝代又不是这样?难道守住一方江山很难吗?不,不难。只是那一颗颗励精图治的心,在长年累月的纸醉金迷中,失去了当年锐利的光芒。
    相信生在海边的人知道:珍珠是蚌等一些软体动物体内发生病变或外界沙粒和微生物等进入贝壳而形成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讲,珍珠只是一种奢侈一点的装饰品而已,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条件——那是血与肉的代价啊!
    所以,孟子又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还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波斯商人坐船出海,之前没尝过坐船的苦,哭闹得让人心烦,大家百般安慰也无济于事。一位哲学家把他推入了大海,几经沉浮才拉他上船。从此,波斯商就非常安顿,有说有笑。原因何在?哲学家说,历经灭顶之灾的忧患,才知安乐的价值。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没去过地狱的人,永远都不认识天堂!如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富二代?把父辈辛勤闯下的一片天地,挥霍干净。也许,他们的父辈给他们了许多财富,但独独就忘了一件宝贝——磨砺。自古英雄多磨砺,不是吗?磨砺不也是成功必须的一块基石吗?我们才不是要做温室之绽放,而是想在蓝天中搏击!
    只听得孟子喃喃自语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
    时刻保持一颗忧患的心,不让自己身陷危机而不知。古时,齐国君主想收服楚国,齐国的谋士管子就让齐桓公花大价钱去购买楚国的鹿,楚王听闻了,喜出望外,丝毫没有警惕之心,结果,齐国花了几年,不费一兵一卒就把楚国收服了。为什么呢,是因为楚王在面对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时,没有忧患意识,当他反应过来时,已为时已晚。所以,保持一颗忧患的心。
    时刻有着忧患的意识,可使自己在这种意识中不断进步。在学校,需要有忧患意识,才能不断激励自己,获得下一次考试的进步。就例如孙杨,这位家喻户晓的游泳冠军,如果没有忧患意识,而是沾沾自喜,不努力训练,他就不会再一次次超越自我;中国,如果在清朝时期,君主有着忧患意识,就不会一再衰落,而落得被挨打的下场。
    时刻保持忧患的意识,不让自己在安逸的`环境逐渐消亡。曾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曾有一些渔民出海打鱼,但是当他们回到陆地,鱼就已经死,卖不了好价钱,唯有一个老渔夫,打回来的鱼都是活蹦乱跳的,这让众人都不免疑惑:“为什么我们的鱼回到陆地后就死了,而你的鱼却都还活着?”老渔夫笑了笑,打开了装鱼的箱子,发现了这里面除了老渔夫打的沙丁鱼,还有几只鲇鱼。老渔夫说:“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沙丁鱼时时刻刻都在躲避天敌,自然会比较有活力。”正是因为有天敌的存在,沙丁鱼一直保持着警惕,没有在舒适安逸的空间死去。
    就像现在实行的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制度,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在这种忧患的意识下,不断提升自己。而如果没了忧患的意识,只享受着安逸,就像那被温水麻痹的青蛙,就像那被馅饼砸的忘乎所以的楚王,就像一百多年前被挨打的中国。
    所以,保持一颗忧患的心,不要到了最后才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那时,再后悔,已晚矣。
    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与安乐,自古以来都是长存于人们心中的。总的来说,也就只有八个字:忧患于心,安乐即外。
    忧愁发自内心,安乐的感慨表现在外。二者的辩证关系是非常难搞懂。生命的变迁,时光的荏苒,忧乐不曾断过。不时仰天长笑,无奈对酒当歌,不忘倚歌而和。
    忧愁都是有感而发,而安乐也许只是忧愁的催化剂。风雨烟云,飘飘而过,留下的也只不过是独自仰观宇宙之大,与自己的忧愁四目相对,细细品味。永和九年,群贤毕至一无名小亭——兰亭。虽说无名,景色动心,欢饮尽兴。可乐归乐,饮归饮。乐在其中,忧从中来。俯仰之间,人生已过几十载。尽情地安乐,也只能引发无限的忧愁和对苦短人生的感慨。
    无独有偶,与王右军同感的还有苏东坡。虽说写给子由,迸发的却是自己对国之忧,对己之愁。“明月几时有?”对月亮质问,对人生怀疑。欲乘风归去,又恐高处不胜寒。乐上几天,忧上几载,都已成为家常便饭。
    自忧患而来,辗转反侧,昼夜难眠。深度探掘着忧愁之本。云游四海,不知老之将至,到头来也不知人生之忧是否值得一谈。
    忧患与安乐一直是并存的,只是角度不同,所感不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东坡贬于黄州,人生质疑也便不请自来。“何似在人间”时的饮酒长啸不也是如此?可反面一想,“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必“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呢?造物者之无尽藏,“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岂不是人间之大快。一世之雄的曹孟德不知是否有之同感。说忧有乐,道乐有忧。待到东方既白之时不知东坡之感。也许只是忧患于心,安乐即外……
    忧乐相存,但也不时相互交替,捋不清关系。可或喜或悲也正是生命情感的本质。
    忧与乐变化无常,难以琢磨。三十载的栉风沐雨,逝者如斯。年过半百的曹操,立足于江东,俯望孙氏疆土,背后八十三万大军。乐在其中,可回顾群臣,不觉发现“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自何来?“天下归心”动感群臣,“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亦感天地之大,万物之雄。忧情涌上心头,也只得赋诗一首,飘入生命长河。
    忧乐无情,但我有情。渺渺人生,忧在,乐亦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才是人生境界。
    正所谓:忧患于心,安乐即外。
    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
    一只品种优良、敏捷忠诚的猎狗,在一次追捕狐狸的任务中,撞到了路边的树,擦破了皮,又因为一念之差,放走了那只近在咫尺的狐狸。或许,当这只狗回到主人身边后,主人看到它为了追捕狐狸擦破了皮,感动了它的努力,回到家中之后便是一顿大餐赏给它,却殊不知它根本没有尽自己的努力去追捕狐狸。猎狗怀着这种侥幸心理,享受了大餐,却在那之后的捕猎中更加松懈,每天过着轻松惬意的生活。那之后呢,也许主人发现猎狗不再专注于打猎了,把它杀了又换了一只猎狗,也许在一次追捕中猎狗遇到了狼,而由于享受安逸而日渐肥胖的它不再是狼的对手,而被狼一口咬死了。
    看了这只猎狗的故事,有人会嘲笑猎狗在一念之差后享受安逸,最终等来的也是痛苦;有人惋惜猎狗本来善于追捕猎物,品种优良且身手敏捷,最终却在享受安乐中结束了自己本该美好的一生。而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们有没有过着因为追求安逸闲适的生活,而放弃了追求更高的目标,最终难过悔恨的事呢?
    在学习中,有时候我们追求贪玩,心中抱着一种“没关系,再玩十分钟我就去学习”的心态,在一个十分钟,两个十分钟,三个十分钟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把本该认真学习的三十分钟用来享受安乐了。在这三十分钟里,认真学习的人收获了新知识,回顾了旧知识,而你却因为贪图安乐,在享受了三十分钟欢乐以后,发现自己一无所获。这样日复一日的过去了,别人在努力学习,担忧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而更加发奋读书,你在享受一时的欢乐。而最终结果也就是别人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而你却在享受了一时的安乐过后,落得和那只狗一样的下场。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多努力一点,多认真一点,别在一时的安乐中虚度时光,那么到了最后,你的坚持不懈努力的成果会在你高考后的录取通知书中熠熠生辉。
    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
    有一个夜晚,我烧掉了所有的回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那是什么驱动着我下定决心改变自我呢?是忧患意识。
    以前的我,很少在乎什么叫忧患意识,但是,自从上了初中,潜在的忧患意识猛然增加,这是一种是学习意识。
    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同学们的标杆和榜样,是家人眼中的好孩子。殊不知,我在奔跑的时候,身后有不少力争上游的追赶者,随时可能被超越。正是这种危机意识激励着我前进。当我认为自己做得够好的时候,我看到比我做得更好的同学,这就让我有了忧患意识,我想要力争做到最好。
    我很感谢这种潜在的忧患意识,因为它让我变得更加优秀。但是时间和懒惰在一点一点消磨我的意志,它带给我的不仅是老师的批评,更是学习上难以弥补的差距。
    随着期中考试的落幕,成绩成为学生尤为在意的事情。我对我的这次考试成绩是相当得不满意,因为我现在已经连续退了两次名次。
    我也曾反思过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可是结果却像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想及时摆脱这种学习状态,可有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我看着曾经被我甩了整整两倍名次的同学在稳步向前,反观我却是一退再退。我的内心很焦急,一点点的问题和疑惑像一颗颗小石子,堆积起来,最后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但我感觉那种曾经充斥全身的忧患意识仿佛在一点一点回归,这让我渐渐有了压力和前进的目标。在此期间,我也了解到有许多同学被老师叫走谈话。老师会叫我吗?该来的终究来了!薛老师就在当天把我叫走,谈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老师让我坐在椅子上,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我到现在也铭记于心。我清楚记得老师对我说的一段话:“你的忧患意识呢?你难道想一退再退吗?别忘了你曾经也是班级第四名啊!孩子,该努力了吧!”
    是的,我当然不想一退再退,我听见老师话语间对我的警示和鼓励,内心也掀起了波澜。我深切感受到忧患意识是多么重要,曾经因为有了它,我好似平步青云;现在没了它,我好似负重千斤。但是,老师的一番谈心话,点醒了我,让我重拾自信心,给予我希望的力量和前进的动力。我感谢薛老师的帮助,正因为有了她,我才再次感受到忧患意识,从而稳步向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要现在就开始改变:我要把所有的夜晚都归还给山河;要把所有的春光还给疏疏篱落;要把所有的慵懒和止步不前归还给过去。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高三作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00字相关文章
    ★ 近五年高考高分作文【5篇】
    ★ 高考满分议论文800字及赏析
    ★ 厚积薄发的高中作文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 传承议论文高三800字
    ★ 写压力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 2020高考冲刺语文作文押题
    ★ 2022语文高考作文题目预测10篇
    ★ 传承红色基因作文800字
    ★ 关于探索的议论文高三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