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高一历史知识点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今天小编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岳麓高一历史知识点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岳麓高一历史知识点
    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春秋)、庄子;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
    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A主张实行“仁政”。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主张“性善论”。
    荀子:
    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岳麓高一历史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
    (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
    (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
    2.清朝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
    (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2)分工更细
    (3)雇工数量增多
    (4)部门和地区增广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二、“重农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海禁”的表现
    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
    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5.“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